縱使是現在漕幫內部現在隱約間已經有了分化的趨勢,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漕幫的生意可沒斷。
一路穩穩當當,到了東京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了。
朝廷關於先夏王和官家生母的追封以及夏王妃的事宜儘皆已經安置妥當。
在小皇帝的默許之下,先夏王和官家生母的追封被放棄,可夏王妃,卻被接到了汴京,被封為太妃,不僅如此,就連整個夏王府也都被搬到了東京,而且鑒於現如今夏王府後繼無人的情況,群臣們商議之後,又爭取了曹太後和小皇帝的意見,最後定的是待日後官家有了子嗣,除卻嫡長之外,便從其餘諸子之中擇一繼承夏王之位,為夏王府承襲香火。
不過因著這事兒,曹太後和韓大相公之間也鬨了些不愉快。
不過好在都已經定了下來,徐章回到汴京的時候,原本都已經做好了歇上一陣,然後就出發重回長安的打算。
不想剛剛到了東京沒幾日,朝廷卻忽然下了旨意,任命徐章為禦史中丞,掌禦史台,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
先帝慶曆之前,禦史台空有其名,卻無其實,監察事務實際由門下省給事中、拾遺等官充任,直至慶曆新政,在仁宗皇帝的支持之下,對朝廷現有的多個職司衙門進行改革,使其各司其職。
可惜因為觸犯了朝中大多數人的利益,範大相公等人被相繼排擠出京,慶曆新政就此落幕,可一應變革卻在仁宗皇帝的默許之下,一路維持至今。
禦史台便是這次變革的產物。
而且禦史台還比以前多了一向職權,凡重大案件,禦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組成三法司聯合審理。大理寺負責審訊人犯、擬定判詞,刑部負責複核,同時報禦史台監審。
著名的三法司之說便是由此而來。
樊樓裡頭,徐章、齊衡、長柏、還有顧二、許貞還有長梧、徐文、袁文紹等人坐在酒桌邊上,雅間內有琴蕭管弦之聲相伴,美酒佳肴做輔。
眾人具備對應,推杯換盞之間,氛圍自然便起來了。
“謹言這回可舒坦了,整整修了大半年的假,叫人羨慕的緊呀!”顧二既羨慕又有些沒好氣的道:“自己帶著弟妹在外頭遊山玩水的好不愜意,把西北那一堆爛攤子一股腦的都丟給我們收拾,端的不當人子。”
今日是顧二這家夥做東,自然也是他坐在首位之上,如今聽他這麼一抱怨,袁文紹徐文等人也紛紛附和,齊齊開口數落起徐章來。
“慢來慢來!”徐章卻不認同。
“仲懷這話說的好沒道理,我可不認哈!”
“正所謂能者多勞,這越有本事的人,要忙的事情自然也就越多。”先是送上一個香噴噴的馬屁,隨即才話音一轉,說道:“再者說了,功勞你們一個個可都是領了的,怎麼的,這才一轉眼,就都翻臉不認人了?”
“要說這功勞,咱們還真得好好說道說道,這次征西的頭功,難道不是你徐謹言領了?”顧二可是個人精兒,怎麼可能被徐章三言兩語就說服了。
“顧二哥哥說的有理,謹言前日剛剛升的禦史中丞,怎麼這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