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你遞來的】...)(2 / 2)

高嫁 春溪笛曉 7666 字 10個月前

烤的好吃,煮的好吃,曬乾了還能磨碎煮粥或者磨成而烙餅。

簡直是怎麼吃都沒問題!

薑若皎和萬晴父女倆問起苞米的產量。

得知苞米這玩意差不多畝產六七百斤,不僅薑若皎被震住了,連對數字不甚敏感的高馳等人也呆住了。

畝產六七百斤啊,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水稻和麥子畝產兩百多斤已經算是良田裡的高產情況了,許多中下等的田地一年隻能出一百多斤!

今年清平縣這種情況,屬於連年旱災、地力奇差的大災之年!

這種情況下還能畝產六七百斤,要是地力好的地方不得畝產千斤?

太子殿下頓時停下了啃手中苞米的動作,隻覺自己吃掉的每口苞米粒都是好幾斤糧食!!

薑若皎也問:“這些苞米能直接留種嗎?還是得繼續從外邦購買苞米種子?”

萬晴說道:“可以留種。”

趙少卿比所有人都激動:“那我們還吃什麼,不行,不能在吃了,統統留下來當種子!我回去後立刻就給陛下寫折子,讓陛下下令推廣這種作物!”

薑若皎說道:“我們隻在這邊試種過,不知道彆的地方適不適合,要是想推廣的話應當在每個地方選幾處田地試種,看看在當地產量如何再做打算。”

萬晴點頭:“同一種作物,種在不同地方,情況不一樣。”

太子殿下道:“這個我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薑若皎讚許地看了太子殿下一眼,意思是“很不錯你現在讀的書還挺多”。

太子殿下被薑若皎給看惱了,冷哼道:“都說士彆三日當刮目相待,你不能用老眼光來看人,我現在知道的可多了。”

本來隻是想解決旱情,沒想到竟試種出這樣一種高產作物,每個人都高興不已。

等嘗完了苞米,眾人又去看新修的農渠。

看著農渠裡接過來的潺潺活水,薑若皎和太子殿下不免又提及出力不小的張家娘子。

張家娘子在她舅舅身邊耳濡目染都能學到這麼多,想來她舅舅興修水利更有一套。

他們上次回去後已經奏請開泰帝把她舅舅調來京城,以後張家娘子也是有娘家撐腰的人了,再不用指著張家那邊為她出頭。

張娘子舅舅要是能在朝中立足,往後東宮在朝中也能多一位能辦實事的得力能臣。

柳春生和楊峰清他們還是太小了,今年才剛準備和裴徵他們一起下場應試,將來到底表現如何還不一定。

薑若皎一行人遊遊逛逛到傍晚,回到彆莊歇下了。

趙少卿根本睡不著,點起燈寫信回京城,準備明天一早就會去給開泰帝遞折子,讓開泰帝注意一下清平縣試種出來的高產糧種。

翌日一早,趙少卿辭彆太子殿下,沒留下來看社戲就走了。

太子殿下倒是興致頗高,早上起來就與盧家二老一同出發進城,看看盧家二老組織起來的社戲是怎麼個演法。

社戲是清平縣底下各個村子準備的,表演起來很有鄉土特色,演的戲也很接地氣。

比如演《金榜題名》演的是秀才公金榜題名、衣錦還鄉時眾人熱熱鬨鬨相迎的場景,期間蹦出來的各種俚語俗言句句都逗趣得很,不同角色的情態也各不相同,看得眾人捧腹大笑。

這是城裡的戲班子演不出來的感覺。

太子殿下看得津津有味,也從眾人在戲裡戲外流露出來的各種情緒看出“金榜題名”這件事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有多重要。

這可是為數不多能讓寒門子弟魚躍龍門的機會啊!

再往後看,有演迎娶新婦的、有演再婚追愛的、有演金剛伏魔的,也有演《力士脫靴》《桃園結義》《河伯娶親》這些經典戲目的,各村各顯神通,把現成的、現寫的戲本子都演得一口鄉音,添了不少笑料。

太子殿下看得意猶未儘,小聲和薑若皎嘀咕道:“真該請他們去給滿朝文武演一演,好叫他們知道百姓平時都在想什麼,而不是天天為了那些個微末小事在朝堂上吵來吵去。”

薑若皎沒想到太子殿下能有這樣的感悟。

薑若皎笑著說道:“他們未必就不知道,隻是心裡有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罷了。”

太子殿下不吱聲了。

他生來就萬般富貴,太子之位來得也輕鬆,根本不必和旁人爭來搶去,自然體會不了旁人的追求與旁人的艱辛。

太子殿下說道:“我看這邊的農渠修得不錯,不如去找縣令問問其他縣的情況。”

薑若皎點頭,隨著太子殿下一同去了縣衙。

清平縣縣令見了太子殿下夫妻二人,自然畢恭畢敬地把鄰縣的情況都給他們講了。

有太子殿下居中調停,他們這幾個堪稱難兄難弟的縣算是握手言和了,往來比過去密切了許多,是以縣令對周圍數縣的受災情況也一清二楚。

太子求來了那場及時雨,各縣都把糧食補種下去了。

今年的收成雖然比往年差一些,卻也足夠讓他們活下去。

唯一讓他們捶胸頓足的,就是沒有和清平縣一樣試種苞米,現在隻能眼巴巴地看著清平縣大豐收!

薑若皎兩人都放下心來,又在彆莊歇了一宿,得知盧家二老想在清平縣定居後便與其他人一同啟程回京城去了。

兩人才剛揮彆好友們踏入東宮,就聽人說盧皇後那邊派人來了兩趟,都是來問他們有沒有回來。

薑若皎和太子殿下對視一眼,不知盧皇後找他們有什麼事。

想到盧皇後正懷著身孕,小夫妻倆也不耽擱,換下身上的便服就徑直往中宮去尋盧皇後說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