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七)(2 / 2)

“你沒睡啊!太好了!陪我散散步怎樣?”

張懷民望了一眼不遠處黑咕隆咚的夜色,還帶著些被從睡夢中薅起來的茫然:“去哪兒散步啊?”

“就這兒啊,你這院子就能散,就地而散,散步賞月講究的是和誰一起,其餘的並不重要。”

這話說的真窩心,張懷民原本的困意立刻消失的一乾二淨,回了蘇軾一個讚同的笑。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灑清輝,落在院子裡好像讓這小小的庭院盛滿了水,水裡麵好像有水草浮動,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23:劃重點,“藻荇”兩個字寫不對,古詩默寫一分就沒了。】

【丐幫幫主:我覺得這倆人真的該睡了,不然怎麼把竹影看成水草的。】

【檸檬樹:樓上能不能有一些浪漫的想象,在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時刻,有朋友相陪伴,蘇東坡自然心情愉悅,自然會產生一些美好的比喻。】

【小精靈多比:懂了,今晚就試試三點給兄弟打電話喊他去吃燒烤,見證友情的時刻到了!】

明意補充道:【不過主播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一般情況下是不介意用這種辦法去測驗友情的,除非分手生孩子捉小三這種大事,在半夜擾人清夢可能會挨打。】

天幕中的蘇軾可不這麼覺得,他望著月亮,談論起了自古而今的詩詞名篇。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太白月下獨酌的浪漫飄逸。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張若虛如夢似畫的春江月夜。

蘇軾轉頭,一臉嘚瑟:“懷民,你可知道‘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是誰的詩句?”

張懷民看著自己身邊這個快到知天命年紀的朋友,覺得他有時候天真幼稚到像個孩童,但朋友嘛,不就是互相包容的,於是道:“我讀過,是老蘇你自己的詩。”

蘇軾拍手,哈哈大笑:“不錯不錯,懷民你真是博學多才!”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是全篇的收尾句,直截了當的點明了兩人“閒人”的身份,蘇東坡話語裡有對自己被貶的自嘲,但更多的是對自己如今悠閒生活的自得,好像在說,你看哪裡沒有好風景,但像我和懷民這樣有情趣、有格調、又有時間去欣賞的人可真不多呀!】

【蘇軾自從到了黃州以後,流傳千古的詩文就跟不要錢一樣往外冒,朝堂裡麵那些原本嫉妒他的小人每每收到他的詩都能氣個半死。不過今天我們要誇的是張懷民,在所有人都害怕受牽連不願意和蘇軾交往的時候,他能放棄睡覺陪他散步瞎晃,這種能夠隨意打擾、說走就走的靈魂摯友,麻煩給我們來一打好嘛!】

明意說得激動,天幕外的北宋諸人卻是反應各異。

最蠢蠢欲動的是已經和蘇軾有交往的朋友們,他們此刻心裡有一個共同的想法:犧牲一晚上的睡眠就能換取名垂千古的機會,要不要到時候努力一把,讓這篇《記承天寺夜遊》裡麵的主角變成自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