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九)(2 / 2)

一路行舟一路思索,日夜不停地趕,他們終於趕回了眉州。

故園滿是熟悉感,隻是家中卻略顯蕭索。

病榻上的程夫人麵容蒼白,蘇家三父子專門請了名醫來治,卻隻得到了大夫無奈的歎息。

生死是這世間所有人繞不開的一道關卡,即便剛剛聽完《赤壁賦》裡豁達超脫的人生觀,蘇軾也不能接受母親時日無多的這個現實。

程夫人倒是一臉泰然,多日不見,她看向兩個兒子的目光裡盛滿了溫柔和憐愛:“我倒是不曾想過,有朝一日,能像聽話本子一樣旁觀我兒的人生。”

程夫人說的是天幕降臨一事,自從天幕出現,她撐著病體看完了始末,越到後麵越是覺得放心。至少從現在來看,她的兒子們並不會在生活麵前不堪一擊,他們有能力應對這變幻無常的人世。

“阿大,沒想到當年讀《範滂傳》,竟能一語成讖,母親十分自豪,你後來果然做了範滂。”程夫人看向大兒子蘇軾,麵上掛著欣慰的笑意。

蘇軾跪在榻前,眼眶通紅,在聽到母親的話後不禁怔然。

當年他和弟弟還是孩童的時候,母親給他們講東漢《範滂傳》,說那範滂心係百姓、為官剛正不阿,卻因此遭到小人排擠陷害。範滂上刑場前,自愧不能為母親儘孝,範母擦乾淚對兒子說:“骨氣和長壽若不能兼得,我當然支持我兒選骨氣。”

當時的蘇軾年紀雖小,聽完這個故事卻大為震動,當即撲進母親懷裡發問:“母親,若我以後要做範滂那樣的人,你允許嗎?”

程夫人是怎麼回答的,她笑著把兒子攬進了懷裡,鄭重道:“我兒有這樣的誌向,我豈能不做範母?”

如今來看,按照天幕中交代的蘇家走向,冥冥之中,蘇子瞻確實走上了範滂的路,隻是可惜,那時的蘇母已經不在人世了。

想到這點,蘇軾的悲慟再難抑製,無論他在京城多麼受人追捧,無論他的詩文多麼名震千古,在母親眼裡他隻是愛讀書愛玩鬨的大郎罷了。此時此刻,他隻想長長久久地做母親膝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神跡能預知未來,讓我臨終前再見你們一麵,我已經很滿足了。此後道路艱辛,你們兄弟二人當同榮辱、共患難,此外,好好侍養你們父親。”

程夫人吃力地抬手,將兩個兒子的手放到一起,最後看了一眼丈夫的方向,放心地閉上了雙眼。

真正的悲傷是無聲的。

這是青年蘇軾人生第一次經曆至親的離彆。饒是他向來才思泉湧,此刻也不能用完整的字句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一旁的蘇洵扶著桌角,勉力讓自己不要摔下去。

妻子十八歲嫁給他,不嫌棄蘇家貧困,用儘一切辦法操持家務讓全家過得舒坦一些。當年的蘇洵屢試不中,當所有人都嘲笑羞辱他時,是程氏在一旁鼓勵信任。誰能想到,眼看兩個兒子前途無量即將飛黃騰達,她能這麼撒手而去!

蘇家的定海神針,兒子們的啟蒙導師,蘇洵自己的精神支柱,就在這一天,永遠地離開了蘇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