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升官(三)(1 / 2)

【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將兵權拿到了自己手裡,同時給予了這些武將大量的金銀珠寶讓他們回鄉擱置,某種程度來說穩固了北宋剛剛建立的朝局,這也是一種政治上的智慧。隻是趙匡胤本身是武官出身的,他自己能夠挽大弓降服烈馬,卻忽視了他的後代能不能和他一樣驍勇善戰。】

說到此處明意頓了頓:【也不對,準確來說北宋後麵的皇帝也不是他的後代。】

趙匡胤:?!

【趙匡胤當年削權穩固統治以後,就開始采取先南後北的政策逐步結束五代以來的分裂局麵,我們熟知的南唐後主李煜就是在這段曆史中的人物,收服蜀地南方一帶後,趙匡胤就把目標瞄準了北方被契丹占領的燕雲十六州,但是這個目標還未實現,他就突然暴斃了,享年五十歲。】

趙匡胤身邊的一眾臣子已經噤若寒蟬,官家死期就這麼被天幕大喇喇地說出來,這要出亂子啊!

可沒想到明意接下來的話更為驚人。

【趙匡胤死的那天晚上在和他弟弟趙光義喝酒,他死後趙光義就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後來知道的宋太宗。趙匡胤死的蹊蹺,趙光義繼承皇位時對外宣稱這是先母遺命,為的是防止主少國疑,可他上位以後,趙匡胤的一個兒子自殺了,另一個也是23歲就英年早逝,你品,你細品。】

天幕外,坐在下首的宰相趙普抹了一把頭上的汗:這神仙好生缺德,我敢品嗎?

趙光義聽到此處,已經撲通一聲跪在了哥哥麵前,頭磕在地上發出重重的悶響:“冤枉啊大哥!你是我親哥,德昭德芳那是我親侄子,我怎會對他們下毒手!”

趙匡胤握著杯盞,打量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弟弟,許久未作聲。不過他也不準備現在作出什麼決斷,因為這次的天幕似乎還有許多未說。

【我們且不論他們趙家自己內部的勾心鬥角,主播今天要說的是,這宋太宗趙光義上位以後,急功近利,不顧朝臣勸阻親自帶兵去攻打遼國。要知道,他哥哥趙匡胤可是23歲就入行伍,跟著柴榮屢建奇功,無論是武力還是對戰局的判斷都要遠勝於趙光義這個弟弟的。】

【趙匡胤在世時,把收複燕雲十六州當做自己的使命,但他也冷靜地分析過宋和遼的軍事實力,認為如果單靠武力抗衡有點困難,為此趙匡胤還專門劃了一個小金庫,為的是必要時候能把燕雲從遼手裡買回來。】

【但是趙光義不這麼想啊,他覺得他哥當年親自帶兵南征北戰,他也一定可以的。於是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親征北伐,結果宋軍被遼打得落花流水,趙光義自己也腿部中箭,坐著驢車倉皇跑路了。也是因為這次戰役,宋軍原本積攢的軍隊力量受到大挫,趙光義也逐漸采取“守內虛外”政策,此後雍熙北伐則是再次挫敗了他的雄心,從這裡開始,宋朝皇帝吸取教訓,不再把收複幽雲十六州、抵抗遼國當做自己的使命了。】

啪!趙匡胤手中的酒杯碎在了趙光義腳邊:“混賬!那是虎視眈眈的敵人!你的臥榻之側睡了一隻猛虎,占著你祖宗的地界,你打輸了丟人不說,竟還因此怯懦喪誌!”

另一個時空下,宋仁宗趙禎身邊的一群臣子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太宗怎麼說也是當今聖上的親祖宗啊,這麼有損天威的事情說出來,他們該怎麼照顧官家的麵子!

【如果說趙匡胤削權、重文輕武隻是個苗頭,那麼後麵的幾任皇帝則是不斷固化了這一理念,趙光義上位以後把原來的老臣紛紛調離,大肆利用科舉選拔自己的親信,此後他的兒子、孫子有樣學樣,到了宋仁宗一朝,科舉錄取人數更是空前大增,錄取率是唐朝的幾倍不止,文官地位大盛,天下人紛紛去讀書做官,而武將隻要一有功績就會被皇帝忌憚,於是“重文抑武”的局麵漸漸就形成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