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直上(一)(2 / 2)

【九九:對的,因為你惹了其中一個就會有另一個跳出來懟你......】

明意繼續補充:【蘇軾自己跟弟弟是怎麼說的,“吾視當世學者,獨子與我上下耳”,我看這普天之下的學者,文采好的也就我與你了,咱倆不相上下,並列第一!】

北宋的一乾文臣沉默了,他們想跳起來抨擊蘇家這小子大言不慚,但想了想天幕和後世對蘇軾文章的尊崇程度,他們選擇了閉嘴。

蘇洵原本看到自家倆兒子友愛和睦一致對外,內心又是感動又是欣慰,可聽到這裡隻想歎氣。等他死了他一定要下去和夫人好好討論一番,為什麼這倆兄弟同一個娘胎裡出來的,小兒子從小沉穩寡言,大兒子能這麼不著調!

【元祐初年,已經六十七歲的司馬光回到京中主政,做主將王安石的新法一並廢除。這一舉動引起了當時許多人的不滿,其中就包括蘇軾蘇轍,還有範仲淹的兒子範純仁。】

天幕上,已經到了下朝的時間,蘇軾依舊拉著司馬光的衣袖不讓他走。

“君實啊,青苗法執行起來有很多弊端,這個你廢掉我沒意見,可是那個免役法它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啊,你廢掉它乾嘛!”

司馬光也是個固執的小老頭,聞言並不理睬蘇軾,隻是徑直往宮門方向走。

文人大多都講究臉麵,一般人這個時候碰了釘子也就不再執著了。但蘇軾他不是一般人,他一路跟著司馬光一路勸,眼看就要追到人家家裡去。

司馬光有些不耐煩了,轉頭看向他:“我明日早朝再給你答複,如何?”

蘇軾一聽還有回旋餘地,以為對方聽進去了自己的話,笑著應下:“行!那你回去再思量思量,我明日早朝等你答複!”

說完還興致昂揚地衝司馬光揮了揮手,這才溜達著往弟弟蘇轍家裡去。

二人同朝為官,雖然天天在朝堂上見,但蘇軾還是習慣每天下朝後去弟弟家裡待上一個時辰。吃飯讀書,無論乾什麼,兄弟倆人一起總要比一個人有意思。

“我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朋友,但知己隻有子由一人!”天幕上的蘇軾一個人自言自語道。

【蘇軾這個人隨性率直,有時候說話做事難免會犯了彆人忌諱,常常在無形中得罪人,但是跟弟弟相處他就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完全釋放天性。而且兩人從小一起讀書一起長大,彼此之間很多時候根本無需過多的言語就能通曉對方意圖,這也是為什麼蘇軾會寫詩說“豈獨為兄弟,更是賢友生”。】

天幕外,蘇洵擺爛了,這倆兒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他就算想管教也插不進去。

天幕上的蘇東坡還在滿心期待第二日早朝司馬光能夠回心轉意,可沒想到一番爭執之下,司馬光依舊堅持要儘罷新法。

“老水牛!你真是個倔牛!”蘇軾氣到了,也不顧還在朝堂,直接指著司馬光開罵。

司馬光拙於口舌,即便他剛剛寫完了轟動朝野的《資治通鑒》,但讓他現場和蘇軾打嘴皮子官司,他絕對打不過。

不過他畢竟是高太後專門派人從洛陽請回朝堂的,不僅民間百姓眾星拱月般擁護,在朝堂上也有弟子緊緊追隨,他不還擊,不代表他身後的門生不記恨抨擊蘇軾。

“蘇子瞻一定是嫉妒司馬先生名望太高又居中樞核心,他想要取而代之,才會這般言辭!”司馬光的門生將告狀的折子呈到了太後麵前。

太後沒信,但這件事卻對蘇軾打擊不小。

蘇轍家偏廳,看著眼前長籲短歎垂頭喪氣的老兄,蘇轍默默給他倒了杯熱茶。

“你說這幫人怎麼爭起來就沒個消停,說我嫉妒司馬君實的權名,我巴不得回咱眉州老家種地去!”蘇軾盤腿托腮,語氣哀怨,真的,他現在特彆想念自己的東坡,也不知道上麵的麥苗長勢如何。

蘇轍適時開口:“讀書二十餘載,做官又二十餘載,我們不就盼著像今天這樣能利用身上的官銜施展手腳嗎?太後和官家把你我召回來,為的就是讓我們儘力任用忠良,讓以後的朝堂少發生今天這樣的事情啊!”

蘇軾看向弟弟,目光裡又看到了希望:“你說的對,雖然老兄我當官不行,但是我看子由你大有可為,這樣吧,要不我請求去地方做官,你留在朝中繼續為太後和官家效力,這樣咱蘇家風頭沒這麼盛,你還能再往上升一升!”

評論區聽到這裡開始沸騰。

【123:老蘇居然預料到弟弟還會升官,後麵弟弟可不就是當上宰相了嘛!】

【丐幫幫主:升一升也沒用,小蘇你最好掂量清哥哥得罪人的本事,坐龍椅還是爬龍床選一個吧!】

【喵嗚:對對對,還是坐龍椅省事點!爬龍床的話哲宗還是個小孩,不可取不可取!】

天幕外,天子朝臣,販夫走卒,連同千裡之外蘇家的所有人一起陷入了呆滯。

蘇轍本人最為震驚:......什麼玩意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