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九百多年前的嶺南可不是今天的嶺南,宋朝時期廣東一帶人口稀少,加之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炎熱的氣候往往會滋生病毒,當時的嶺南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地方,高溫潮濕,瘴氣彌漫,瘧疾橫行,往往是有重罪的人才會被發配到嶺南。章惇等人當時這麼安排,也是暗中希望蘇軾能死在嶺南。】
【這章惇年輕時也曾是和蘇軾一起遊山玩水的好友,但沒想到兩人政見不同,蘇軾在整個北宋都聲名遠揚,為了不讓他有逆風翻盤的可能,章惇自然要不遺餘力地把他往死裡整。】
“荒謬!如此心腸狠辣之人,怎配在朝為官!”歐陽修上了年紀後輕易不動怒,可自從最近看了蘇子瞻的生平,他常常氣得想動用一己之力鏟除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小人。
心腹大臣都開口了,宋仁宗自然要賣個麵子:“朕這便派人去查看這章惇家世生平,竭力避免他此後把持中樞。”
天幕上的蘇軾本人倒是一副輕鬆的樣子,整個人樂嗬嗬地一邊趕路一邊看風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致仕的官員在榮歸故裡。
隨行的是小兒子蘇過和侍妾朝雲,蘇軾本來想一個都不帶獨自前往的,但小兒子和朝雲堅決不同意,他也隻好拖累一人一同去嶺南受苦了。
“我出發之前算了一卦。”趕路的過程頗為無聊,蘇軾騎著驢,開始跟兒子說話。
自家老爹平時什麼都愛學一手,何況蘇軾鑽研《易經》也不少年了,蘇過見怪不怪,好奇道:“那父親算出來的卦象如何?”
蘇軾神秘一笑:“卦象就是,上天告訴我此行嶺南命不該絕,你們不妨放寬心!”
蘇過麵上笑著應是,內心卻倍感揪心。父親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嶺南氣候惡劣,臨行的時候長兄和叔父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照看好父親,想必父親是看出了自己心中憂慮,才會故意說什麼卦象來寬慰自己。
卦象確實是蘇軾編的,但他這輩子編的故事典故多了去了,也不差這一個,能讓兒子展顏一笑,他也跟著高興。
當初和王鞏聚會說起他在嶺南翻閱大庾嶺,蘇軾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有親身經曆的一天。
翻過山林,滿目蒼翠欲滴之景,讓人一時耳目一新。蘇軾拄著拐杖哈哈大笑:“這嶺南也沒傳言裡那麼不好嘛!浩蕩天地間,唯我獨正行!”
一路跋涉行舟,等蘇軾到達嶺南的時候,時間已經是深秋,但嶺南依舊溫暖如春,這樣溫暖舒適的氣候讓他更加高興。
但最令他欣喜的卻是嶺南的風土人情。來惠州之前,蘇軾原本還感歎自此親朋好友相隔萬裡,可他沒想到等他一到,滿惠州城的老百姓都能和他做朋友。
“仿佛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我一定是在夢裡來過這裡,不然你看為什麼這裡的雞和狗都好像認識我一樣!
【123:?老蘇你何出此言,是因為狗狗沒有上前咬你一口嗎?】
【喵嗚:應該是狗沒有衝他吠,但是狗就算了,你是怎麼看出來雞認識你的?】
【丐幫幫主:樓上,“雞犬識新豐”是個典故,劉邦當年為了安慰思鄉的父親,在長安旁邊造了新豐鎮,還命人把家鄉的雞和狗一起接來,說是雞和狗都像在家一樣熟悉環境。】
【九九:不是吧劉邦你?文盲告退。】
“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遠在惠州的地方官不懂得汴京的風雲變化,在看到蘇軾這麼個大人物以後頗為驚訝,直呼這是犯了什麼罪?平民百姓也毫不排斥我這個異鄉人,見麵主動和我打招呼問好。
百姓們聽聞他一路跋涉,熱情地拿出“嶺南萬戶酒”給蘇軾一行人喝,據說喝了能躲避瘴氣,喝了就是自己人!
天幕裡的蘇軾為此熱淚盈眶,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距離京城幾萬裡的地方受到如此熱情真誠的對待,當即對兒子說道:“不回去也罷!我宣布這就是我的第一故鄉了!”
【123:老蘇啊,你在黃州和杭州也是這麼說的!】
【花枝滿:本惠州土著為這麼善良可愛又社牛的祖先們感到驕傲!】
天幕上的蘇軾隻用了三日便和當地人打成一片。
最激動的要數惠州太守詹範,他這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蘇子瞻的詩文了啊!本以為這輩子無緣一見,沒想到老天給他把蘇子瞻本人送來了。當機立斷,詹太守為蘇軾安排好住處,就住惠州的驛館合江樓!
合江樓是官家用來招待朝廷命官的高級住所,按理來說蘇軾這種貶官是不能住這裡的,但是詹太守思來想去覺得實在不能委屈自己的偶像,管他呢,就住合江樓!
一同用過晚宴後,蘇軾看著眼前手足無措、欲言又止一臉局促的詹範,不解道:“詹太守,你可有什麼難言之隱?”
詹大人老臉一紅,將這些天來一直沒說的心聲吐露:“那個...蘇學士,您能不能...能不能給我寫首詩?哦哦,不作詩也成,寫幅字我也挺高興的!”說罷又快速補充了一句:“最好能在這字後麵寫上您的名字,我想傳給子孫。”
天幕外的農婦點了點自家兒子的腦袋,當即教育道:“看到了沒,好好讀書吧,像這位蘇學士一樣,肚子裡有才華走到哪裡都能吃香的喝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