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外,不少老頑固皺眉,對李清照的言行指指點點,但也有不少包容的人認為這個小女兒天真散漫,一舉一動間皆是靈動。
包括高太後本人也十分欣賞李清照的這番作態,都是從少女時期過來的,哪一個貴族的女子不渴望像天幕上的小姑娘一樣無拘無束收放自如,隻是可惜,她們大多數人還是被教條束縛,嫁人生子,操持內務,看著男人們喝酒談天,終其一生也沒有為自己痛快活過。
此刻,能看到這位名為清照的小姑娘這般恣意,汴京城的帝姬小姐們會由衷希望她再開心點,因為誰都知道,沒有人能一輩子無憂無慮的。
天幕上,上元燈會,李清照和家人親眷隨著人潮,一同到金明池旁觀燈。
上元節是汴京城一年一度的盛會,畫舫橋梁上皆掛著各式各樣的彩燈。人聲喧鬨,燈影幢幢,李清照和弟弟在一處猜燈謎的攤子前駐足,對這一擅長的遊戲頗為感興趣。
前麵正在猜燈謎的是一位氣度不凡的青年人,一排燈謎猜下去,往往攤子主人報出謎麵便能聽他說出謎底,一問一答之間流暢自如,引得少女清照多看了幾眼。
“四麵都是山,山山都相連。打一字。”最後一道題,店家扯著嗓子報出謎麵。
趙明誠思索片刻,一時間竟想不出哪個字這般蹊蹺。
“田,四麵都是山,可不就是‘田’字。”一道清澈的女聲在身後響起。
趙明誠回頭去看,隻見一位巧笑倩兮的少女立於身後,旁邊略矮了一頭的少年麵容有些熟悉,腦海裡搜尋片刻,他認出了那少年的身份,是當今禮部員外郎李格非李大人家的兒子。
今日是上元夜,按照慣例都是隨最親近的家人出遊的,若是如此,那旁邊這位姿容出塵的少女,豈不就是汴京城有名的才女李清照?
趙明誠按捺住自己一顆怦怦亂跳的心,胸中喜悅溢於言表。他該怎樣才能讓眼前的女子知曉,他暗中收藏了許多她的詩文,常於空閒時一讀再讀,幾乎是每首都能倒背如流的程度...
不不不,萬不能在她麵前失了儀態。
客氣地與李迒打了招呼,趙明誠看向一直在一旁保持沉默的李清照。
“多謝姑娘賜教,論理來說,這獎品應當歸姑娘所有。”趙明誠接過店家的琉璃彩燈,態度虔誠地送到李清照手邊。
明明是很小一件事,卻被他做的氣度從容,仿佛這盞燈真的應該是她的一樣。
李清照不好推拒,以至於接過彩燈時,人都是愣的。
男女七歲不同席,四處都是人,趙明誠不好和一個未嫁的姑娘家多說什麼,隻能按捺住自己的緊張與興奮,告辭離去。
看著不遠處的背影,李清照問弟弟:“那位公子是誰?”
李迒性子憨厚,對姐姐一向是有問必答:“那是國子司業趙挺之大人家的第三子趙明誠,現下在太學讀書。”
李清照又問:“就是那個喜好金石古籍的趙明誠?”
李迒點頭:“不錯。”
李清照不說話了,她望著趙明誠離去的背影若有所思。這個人的名字她是聽過的,因為她平日裡也喜歡搜羅金石賞玩,是以對同好格外留心。隻是沒想到,原來這位趙公子出落得這般光風霽月。
“阿姐?”弟弟喚了好多聲,才將魂遊天外的李清照喚回來。
【看到此處想必大家看出來了,李清照和趙明誠也算是一見鐘情的一對兒夫妻,不過在此之前趙明誠已經偷偷傾慕李清照多時了,某種程度上來說,趙明誠在當時娶到了自己的偶像。】
【也是這次會麵,趙明誠回家便暗戳戳與父親趙挺之說明了自己的心意。據傳趙明誠當時借口自己夜間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一首小詩,“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當他說與父親聽時,趙挺之哈哈一笑,笑談兒子這三句詩是一首字謎,言語司合為之“詞”,“安上已脫”就是“女”,“芝芙草拔”便是“之夫”,總結起來就是“詞女之夫”。當時的李清照是汴京城有名的才女,兒子什麼意思趙挺之這種人精會看不出來?加之當時的李格非官位頗高,趙挺之也就順坡下驢幫兒子去李府提親去了。】
天幕外的李格非不淡定了,將手中的杯盞一丟,大為光火:“豎子乃司馬昭之心!”
秦觀拍了拍同門肩膀,安撫道:“彆生氣彆生氣,你看那個時候咱清照也到了該嫁人的時候了,這姓趙的目前看起來除了暗中覬覦咱清照,也沒見人品有問題,你不至於動氣呀!”
李格非有口難辯,這不是趙明誠那小子人品咋樣的問題,是他現在完全不能接受自家寶貝女兒有照一日要嫁人這個事實。
一旁的蘇軾關注點倒是完全不同:“趙挺之的兒子?趙挺之不是什麼好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