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李清照(六) 風住塵香花已儘……(2 / 2)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這首詞寫的豪放不羈,想象大膽又誇張,她自述平生寫詩寫了那麼多驚人的句子也沒什麼用處,隻能以恢宏的想象抒發自己對現實的不滿與憤懣。這個時候的李清照不再是那個在閨中將北宋詞壇批個遍的小姑娘了,也許經曆了亡國喪夫的曲折,她會在某個時刻突然讀懂前人詞句裡的複雜情感。】

【這一年,韓肖胄、胡鬆年作為南宋使臣出使金國,李清照得知以後當即為二人寫詩贈言。在這兩首詩當中,李清照首先勉勵了二位擔當重任的使臣,接著又提醒兩人要重點關注一下金人的動向,查探金人是否還對中原城池重兵把守、老百姓在金人統治下過著怎樣的生活。】

【而在詩的最後,李清照以一名寡婦的身份向兩位使臣表達自己的心願:“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我隻是一個喪夫的普通女子,但我依舊渴望把我的血淚灑在齊魯大地上,用我的血汗告慰我的故土!】

天幕外,蘇軾原本還是以長輩的身份看待學生家的這個女娃娃,聽到此處卻不禁肅然起敬。

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即便是自己,也不能說出比這個女娃娃更有骨氣的話來!宋朝子弟若是皆像李格非家的女兒一樣有血性,又何至於淪落至此!

天幕上,又是一年春至。論理來說,江南的春要比北方的春天更多些看頭,但畫麵中的李清照卻是披頭散發,懶得打理自己的形容,更沒心思去與遊春的人同樂。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每到春天,她總是止不住地懷念起汴京的春景來,江南的春色確實醉人,卻平白無故地看得她心驚。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王國維曾說:“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有了許多坎坷經曆的李清照確實懷著對故園亡夫的思念,一個人在江南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天幕上,獨居的李清照一個人看著四季變遷,手裡時常拎著一把小酒壺,一邊聽著山河岌岌可危的消息,一邊時常把回憶反芻咀嚼。

江南初雪,幾株紅梅在白皚皚的世界裡淩霜綻放。

同樣是梅花,李清照想起當年在閨中,自己遍尋了好詞佳句來詠讚梅的高潔: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當年,自己筆下的梅花如同一個嬌俏美好的少女,換上了新妝在玲瓏剔透的世界裡傲視群花。

如今風燭殘年,山河破碎,自己獨老江南,再看雪中寒梅卻是另一番光景。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儘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過往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精心插梅花賞玩飲酒。而今年拿著梅花在手中把玩,卻沒有任何好的心情,隻留下了滿身的淚痕。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如今身在異鄉,兩鬢早已斑白。看這風勢,明天梅花恐怕要變成滿地殘紅,想看梅花也難了。

【這個時候,李清照在擔憂山河,在為自己的淒涼處境感傷,但南宋那些讀了幾本書、略認得幾個字的文人們卻要麼沉湎歌舞,要麼苟且偷安,提起李清照,也大多以戲謔的口吻笑她二嫁反目、晚年失節。】

明意頓了頓,繼續道:【不過以李清照灑脫又敢作敢當的個性,到了晚年也未必會在乎流俗對她的評價。在江南漂泊的這些歲月裡,李清照默默整理完了《金石錄》進獻給朝廷,她所作的詞也被整理為了“易安詞”“漱玉詞”流傳後世。李清照早期的詞坦率天真,後期的詞卻帶著時代的憂愁,實際上,她的詞之所以能夠流傳,是因為她的字句超越了當時閨閣女子應有的見識,獨創了屬於自己的風韻與風骨。】

【李清照個人的經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和宋朝一致的,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時光,最終卻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漂泊孤苦。她是一代才女,卻也是那個時代的女子受封建禮教迫害的一個代表;她是字字珠璣的詞人,卻也是南渡中渴望歸家、為山河破碎傷感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子民。】

天幕上,時年七十四歲的李清照在江南的一處小院裡緩緩闔上了自己的雙眼。

名為清照的花,在經曆了絢爛盛放、風疏雨驟之後,隻餘滿地殘紅,然滿園留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