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市多了許多地攤,攤主們一聲聲喲嗬著。
“賣奇物啦!都是海外傳過來的,便宜賣了!”
“次貨清理,比照平常隻賣兩成價,先買先得,賣完即止,都快來看看啊!”
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比如:“糖果子嘞……”
“賣山貨啦……”
之類的聲音。
這些地攤在坊市兩邊的街道旁一溜兒擺著,倒是硬生生地將整個東市又都襯得熱鬨了幾分。
東市的店鋪,如今開門做生意的大約隻有從前的四成,太多的店家遭劫以後,至今未能緩過氣來。
程靈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邊對兩邊的地攤仔細觀察,一邊還留心聽著人們的對話。
走過一段路,程靈在一處賣山貨的地攤邊停了下來。
這個攤主生著一張黑炭臉,整個人精瘦精瘦的,一身短打衣裳,臉上手上都有風霜痕跡,是標準的農人形象。
他也不怎麼吆喝,隻是縮在自己的攤子後頭,有些畏怯地蹲在那裡,一聲不吭。
吸引到程靈注意的主要是他攤子左邊角落擺著的一堆東西,隻見那裡白絨絨一片,定睛看去,那團團的雪白中又夾雜著褐色的植物莖蒂。
程靈伸出手去,從這團雪白中拿起一朵放到眼前。
攤主見她看貨,頓時眼前一亮,連忙打起精神道:“郎君,這、這是白疊子,好看,暖、緩和!”
程靈含笑點頭,心中喜悅,什麼白疊子啊,這不分明就是棉花嗎?
當然,當地可能將其稱作白疊子。所以,是白疊子也好,是棉花也罷,這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東西的存在!
程靈心喜,問:“這東西你有多少?如何作價?”
問了一句,見攤主似乎還有些愣愣的,程靈心中微動,學著當地的口音,又緩緩問了一遍:“老丈,東西怎麼賣?你這裡一共有多少貨?”
攤主才反應過來,忙說:“啊,我,我帶了一筐子哩!不貴,兩文錢一斤!郎君要多少?這東西好,真的好,冬天塞在衣服裡,比蘆葦暖和!”
程靈卻怔在那裡。
兩文錢一斤的棉花,貴嗎?
不,這太便宜了,簡直是便宜得不可思議!
她對棉花的曆史不算熟悉,但之前做遊戲的時候查過清代棉花的價格。記得資料上寫過,康熙年間的棉花是五十到八十文一斤,而道光年間要二百到三百文一斤!
這個物價雖然與如今的魏國沒有太多的可對比性,但、但是……但是但是……
害,管它但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也不用想了,程靈隻連忙問:“這東西你帶了一筐子,那你家裡還有嗎?這白疊子是你自家種的,還是什麼地方得的?”
攤主沒有什麼心眼,程靈問話他都老老實實答道:“山上,山上有哩,我自家也種了一畝。”
程靈又詳細問了些話,可算是弄明白了。
首先,當地人不懂得真正的利用棉花,這母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