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靈早先也知道,不論魏國還是齊國,亦或者是程靈尚且不曾謀麵的陳國與蜀國,這些國家目前都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棉花的記錄。
就從布匹種類來說,如今占據人們生活主流的,底層有粗葛、粗麻,高層有絲帛絹綢等等。
而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布匹曆史上閃耀著光輝,直到後世依然深受人們追捧喜愛的棉布,在如今,卻還不曾麵世。
如果能大規模種植棉花,如果程靈能製造出棉布,做出棉衣……
看著手上這一團團雪白的棉花,程靈難免暢想,陷入深思。
以魏國如今的製度,一州長官為州牧,也叫刺史。強勢的刺史往往會總攬一州的軍政大權,其下文左官有州丞,武左官有都尉,此外還有中正,有功曹,這些都是分屬文武。
第一梯隊以下,到第二梯隊才是主簿,和其餘五官等。
那麼第二梯隊的主簿究竟管什麼呢?
其實主簿雖然不是二左官,不及州丞權利大,但在某些時候,主簿相當於刺史的秘書,文書、印鑒、檔桉……以及各種政令往來的處理,都歸主簿管。
此外,在雍州,原先的主簿他還兼管經濟!
程靈的思緒越飄越遠,直到攤主帶著忐忑又問了一句:“郎君,這白疊子你還要不?”
程靈從挎包裡掏出一個一兩重的小銀錁子,道:“這一筐白疊子我全買了,勞煩老丈幫我送一送。”
攤主帶著慌亂與驚喜,接過這個小銀錁子,嘴上想推辭,手卻連忙將銀錁子收入懷裡。
他也不木訥了,連忙收拾好了攤子,用扁擔挑了一對筐,就歡歡喜喜地問程靈:“郎君家在那裡?小人這、這就給你送去。”
程靈告知了他平安坊的地址,然後就帶著這攤主一路往家走。
一邊走程靈一邊與攤主交談,談話中知道了對方的名字。原來此人名叫劉柱,是雍州城西六合村人士。
劉柱家沒有良田,隻有山地,家裡人口不少,平常除了從地主家租種田地,也會在自家的山地上種些經濟作物。
相對於許多普通百姓,劉柱家這樣的,算是很有經濟頭腦了。
從劉柱發現山上有野棉花,而野棉花聚集起來柔軟又暖和以後,他就開始摘這野棉下來,往城中的鋪子裡賣。
劉柱道:“孫東家從小人這裡收白疊子,就是兩文錢一斤。小人不知道他怎麼賣,總之我賣就是兩文。唉,要不是鬼賊入城,孫東家遭了難,如今做不動生意,小人還賣與他,就不必擺攤咯。”
程靈與他說了一會兒話,他就漸漸變得健談起來。不但是將自己突然出來擺攤的原因說了,還連著自己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瑣事,也一股腦兒地往外倒。
程靈由此得知,從這劉柱家用棉花賣得了錢以後,連帶著他的親朋家中,也都開始種起了棉花。
當然,大家種的量都不多,因為城中隻有孫姓商人收他們的棉花。要是種多了賣不出去。也是白費人力物力。
劉柱又愁道:“家裡還有好些筐的白疊子,可惜難賣咯,唉!”
程靈聞此,卻忽然問:“你家在六合村,離五合村是不是很近?”
劉柱驚奇道:“是哩,四合村,五合村,六合村,三個村子挨著呢。郎君居然知道這個?”
程靈頓時微笑,她新買的那個莊子,正好在五合村。
如此一來,豈不正好方便雇傭這位有經驗的老農種植棉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