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機會總是等待給有準備的人(1 / 2)

程靈本以為,那個合適的時機會需要等待許久。

作為一個有準備的人,她也無懼等待。

但實際上,那個時機卻來得非常之快。

一月底,二月初。

春來萬物複蘇,好不容易在年節時休停了一段時間的府衙又重新陷入了忙碌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勸課農桑。

這基本上也是所有地方官員的頭等大事,即便雍州是有名的商業大都市,在農桑一事上也決不能輕忽。

統計土地、人丁,計算勞力,規劃種植的種類,預測可能會有的產量,查看各地水利設施現狀等等,各種各樣的瑣事……

說起來挺煩,做起來也確實是挺煩。

而這些,一般都是主簿與其屬官和吏員在做。說白了,就是程靈帶人在做。

主簿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程靈就在一月底的時候帶人下了鄉,先去雍州城直屬的周邊地帶,再一點一點地向著西邊推進。

按照規劃,程靈是打算一直走到西邊的雍州邊界以後,再從西向南,繞一個大圈子,將所有需要統計的地方都走一個遍。

這是個繁瑣的大工程,剛下鄉的時候,程靈身邊的人大多還都是精神勃勃的,三五日後,有兩個書吏就開始蔫了,又過兩三日,連衙役們都有些忍不住失了精神。

程靈除了帶這些人,還帶了兩個徒弟,楊林和寧循。

其他人都留在雍州城,各有各的事情要忙碌,倒不必多說。

寧循是程靈到雍州以後新收的徒弟,這個弟子是自己送上門來的。程靈在雍州本沒有再開武館收徒的打算,卻看中了寧循身上的某些特質,最後還是同意了收這個徒弟。

寧循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但他尤其能吃苦,這方麵楊林也及不上他。

下鄉的一路上,一行七人要攜帶不少的行李,然而鄉路難走,借助馬車這是不現實的,所以程靈出行時,就從府衙的牲畜棚裡牽了兩頭毛驢出來。

這兩頭毛驢一頭是程靈的坐騎,另一頭則負責馱行李。

當然,這隻是原先的設想,實際上眾人的行李最後根本就沒給毛驢發揮餘地,而是都叫寧循打包成擔子挑在了自己身上。

寧循跟程靈學樁功,其中一式樁法叫做挑擔樁,講的就是一個左右平衡,氣息通達。

一股勁力,自腳底而生,貫通筋骨而至五臟,動時生生不息,煉筋拔髓,靜時內調養氣,固如鬆柏。

這門樁功很是厲害,程靈其實並不僅僅是教了寧循,楊林也跟著學了。

但楊林挑了幾回擔子,卻隻是挑得腰酸背痛,根本掌握不到挑擔行走時的韻律與平衡。時間長了,除了勞筋傷骨,並無鍛煉作用。

最後,挑擔就成了寧循的日常,兩頭毛驢反倒歇了下來。

這一日他們出了州城直屬地界,到了雍州下屬的明山縣。

明山縣既以山為名,自然,這整個縣域的特色也就是山地特彆的多。

古來山多之地,難免交通不便,明山縣也因此特彆窮困一些,是雍州之地的下縣。

程靈帶著人,穿過縣城,帶上了縣衙的一名典簿,穿山涉水,漸漸深入到明山縣的一些偏僻村莊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