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是收取的稅糧太過超出當地村民的承受極限,這些山民是真的敢群擁而上,直接將官差打死了事的。
而這種衝突,官府還非常不好處理。
畢竟山遠路僻,行軍困難。
總不能說因為這麼一個衝突,就派遣大軍壓境,去攻陷那寥寥的幾個村寨吧?一般的縣令也沒有調遣大軍的權利,那得上報州府,請求上官相助。
而如果不派大軍,隻靠縣裡的衙役和官差,嗬嗬,去上十幾二十個,一般也就是個有來無回的結果,而要是再去得更多,又容易造成大衝突,結局不好收場。
所以,到後來約定俗成,大家就形成了一個套路。
三個字:和稀泥。
沒錯,就是和稀泥。不僅僅是在官民衝突之後和稀泥,甚至就連“官民衝突”的具體事件,包括官差的死因,也得和稀泥。
簡單來說就是,乾不過你,但我捂得住消息。
有些人為了不影響自己的政績,不鬨出難以處理的大亂子,在麵對縣裡最荒僻地方的山民時,通常就是一個三不管政策。
若是底下的人沒注意好分寸,與山民有了衝突,死了,那縣令就往上頭報上一個“猛獸所害”,這稀泥就活完了。
人命太輕賤了,有的時候不僅僅是底層的小民被不當回事,底層的小吏也是如此。
程靈追究不了太深遠的舊事,她隻能儘她所能,去做她眼前力所能及,可以夠得著的事情。
比如說,勸課農桑時,一路走到最深遠的山中,去想辦法為深山中的人尋一條出路。
是的,在程靈看來,這一切問題都直指一個根源,那就是:窮!
都是窮鬨的,要不怎麼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呢?
又有句話叫做“倉稟實而知禮節”。
人性如此,常人大約都隻有在吃飽飯,或者說有活路的時候,才能有心思去講究禮儀道德。那如果餓都要餓死了,人性的惡,大多就會在無形間被放大。
因此,若是一個社會能夠治理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那大概就是真的富足了。
隻可惜這種理想狀態基本上都隻在書文中出現,現實太難。
通過問詢,程靈知道,戚山村與黑蟲寨之間的衝突,同樣是因為一個“窮”字而起。
黑蟲寨名為山寨,寨子裡的山民大家也都視之為匪徒。但實際上,這些匪徒原先也都是良民。
是日子過得實在太苦,土地又貧瘠,在山腳下活不下去了,才有人索性鋪蓋一卷,就上山落了草。
落草以後,田也不種了,稅也不必交了,人都成了黑戶,那可不就變成了“匪”麼?
但又有一個問題,寨子裡的山匪原先也大多數是村裡出身,這些人跟山腳下的村民之間有著割舍不斷的聯係,所以,戚山村的人是基本上不怕這些山匪的。
他們不但不怕,還有著與山匪如出一轍的彪悍,並且仇恨。
雲娘的大伯娘,也就是那個喜娘,人稱三花嬸,她指著風一刀,恨聲說:“上了山的,都不是好東西!當初聽了你們大當家鬼話,咱們一村壯勞力,跟著他上山三十多個,結果……”
程靈仔細聽著,這一段就是戚山村與黑蟲寨恩怨的最開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