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1 / 2)

“可惜。”小順治輕輕搖頭,他真心覺得綰陌姑娘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一代“女強人”。

“可惜。”多鐸和穆特布也齊齊搖頭, 他們真心覺得綰陌姑娘可以成為大清新女子的楷模。

綰陌姑娘……。

歡鬨又充實的在寧波呆了四五天,自覺圓滿完成寧波港一行的小順治帶著開懷釋然的笑容離開了寧波港, 龍舟繼續向南行進。

穆特布望著漸漸遠去的船隊,臉上的神色釋然、安定;鼇拜和喀蘭圖忙著安排水師集結;多鐸忙著他的新樂趣--宣傳最新的“巾幗牌坊”選定標準, 鼓勵大清的寡婦改嫁,順帶著宣傳了一波禁止“三寸金蓮”和十五歲以下小姑娘的“放腳”。

他從夏商周漢唐時期的天足開始, 講裹腳的起源, 從名義上修整腳型的“北宋腳”, 到前朝時期的國教“程朱理學”的可恨可惡,男子對女子的凶殘迫害……在整個江南出了名的綰陌小姑娘強烈抗議多鐸拿她當“北宋腳”、“放腳”的典型, 以及堅持要送她“封號”的行為。

“本姑娘還沒嫁人,要什麼封號!”拒絕接受滿人朝廷封號的她憤怒地大喊出聲。

“雖然本王一直宣傳“放腳”甚至折中讓她們裹一個“北宋腳”,但是漢家男子還是喜歡娶“三寸金蓮”是事實。”

多鐸無法理解居然有人不要封號, 像對自家閨女一樣“語重心長”的說教, “有了封號才好嫁人。封你一個縣主, 江南的少年郎還不是隨你挑選?”

……不是談腳就是談嫁人,綰陌姑娘縱然知道他們的好意, 卻還是被氣得臉蛋通紅。

越朝南下, 危機越多。他們都感受到了濃濃的殺機。她這段時間一邊認真地配合船上唯二漢話最好的多鐸嚴密地保護小韃子的安全, 一邊因為自己最近接觸到的這些新吃食、新物事,以及小韃子每天規律樸實到好像“和尚”一般的日常生活震驚不已。

本來她的心情很好的,可是偏偏每天都被這些人蹩腳的說話方式氣到。

“我能放腳是因為我本來就沒怎麼裹腳。我天天練功五更天起來紮馬步, 哪有功夫去認真裹腳?”她實在是看不下去他們的折騰。能放腳哪個女子不想放腳?可是裹都裹好了,罪都受了,還怎麼放腳?

“那些“三寸金蓮腳”是不好放腳的,骨頭都斷了還怎麼放開?”

多鐸……,夕陽西下,恍然明白過來的豫親王多鐸感覺自己真是錯的離譜;就聽綰陌姑娘接著說道:“禁足的命令才實行了七年不到。一般漢家女子是五六七歲就開始裹腳,把骨頭掰斷然後慢慢習慣。”

說著說著,她眼圈兒一紅,眼淚在眼睛裡打轉,“如果可以不裹腳,哪個女子會願意裹腳?哪個做母親的會狠心讓她的女兒裹腳?四個小腳指頭都被斷開,腳骨也變形,那些小姑娘剛開始裹小腳的時候,疼的簡直想重新投胎算了。”

“可是能怎麼辦那?好死不如賴活著。”綰陌姑娘越說越傷心,想到自己的身世更是眼淚吧嗒吧嗒的朝下掉,“至少她們的父母給她們一口飯吃,把她們養大給她們出嫁。”

“有多少女娃娃一出生就被丟棄,在荒野中無聲無息的死去?你們嫌棄文姑娘的出身,覺得她是一個低下的舞姬不配陪在皇上身邊。可是她也不願意啊,她打小兒被她父親賣給妓院,不努力裹腳跳舞,就要接客,她能怎麼辦?”

莫名麵對一缸眼淚的多鐸……他怎麼知道怎麼辦?他一個大清的鐵帽子王,打仗的將軍,現在天天處理漢家女子的腳的事兒,他容易嗎他?

“問問皇上怎麼辦。皇上一定知道。”豫親王理直氣壯地提議。

這些天小順治對於眾人的活潑鬨騰很是高興,對於眾人的各自忙碌也很是高興。他看到猶自哭個不停的綰陌姑娘,看著逃跑一樣脫身離去的豫親王的背影,自是驚訝不已。

“這個問題,是朕忽視了……朕--也沒想到……”小順治的聲音磕磕絆絆,他真的不知道小腳裹好後就不好放開,“關於女嬰的丟棄問題,舞姬的‘賤籍’身份問題,朕會好好想一想。感謝綰陌姑娘提出的疏漏。”

“好。皇上你好好想。”綰陌姑娘呼嚕一把臉上的淚水,紅著眼睛滿是信任地看著他。

小順治被她看的,莫名感到自己肩上的壓力很大,任重道遠。一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裡,他難得的有時間,想著這幾天船上的奇怪氣氛,用穆特布提供的Arrack、紅酒、朗姆酒以及當地的甘蔗酒,混著檸檬、薄荷等香料果物調了幾杯西班牙“Punch”出來。

“Punch”在後世常以水果賓治無酒精雞尾酒身份出現,它是所有雞尾酒的先驅。色彩絢麗、做工精致的小瓷碗映射著Punch本身的東方色彩,美輪美奐;酸酸甜甜卻又口味精細多變,解渴解暑。

其他人開開心心地坐在甲板上對著午後的藍天大海喝著“Punch”,享用著閒適的下午茶時光;小順治坐在一邊對著用剩下的果物配料靜靜地畫畫兒。

等他這幅濃濃“古典靜物”風情的油畫兒畫好,對著畫中的各色果物垂涎欲滴的其他人感覺自己的心情就和這些飽滿、豐盈的果物一樣舒坦舒暢,和這美好的初夏一樣的甜甜蜜蜜。

“這就是印象畫?”早已知道韃子小皇帝在畫畫上的造詣的綰陌姑娘非常的好奇。

“印象畫。”多鐸一臉的自豪。

“這畫中的果物,比真的還讓人喜歡。”喀蘭圖笑哈哈地說道。

小順治看著畫兒滿意,微笑著慢慢解釋,“山水畫是由心入物,注重靈性和意境,比較難懂;這個畫兒是由物入心,注重作畫人的情感表達,容易感知。我聽說民間已經有人把二者稍做結合,這個嘗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