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1 / 2)

很自然地, 用完晚食, 嘟寶和多寶把他們從其他親人、老師們、十五爺爺那裡得不到解決的問題, 都拿出來問阿瑪。

晚上的時候充足, 親阿瑪一一給出具體的回答,問題引申出去,一家人一起打開思維。

“一而十, 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比如唐詩,也不知道從那裡想到唐詩, 嘟寶奶聲奶氣地背誦。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這首大詩人杜甫晚年寫的《絕句》,是詩人住在四川浣花溪草堂時所寫, 描寫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一家人從詩詞字麵上的景色, 到抒情達意等等,逐步討論。再引申開來, 詩人當時的個人境遇, 大唐帝國的境遇。

為何用“泊”字和“東吳”, “泊”、“萬裡”、“東吳船”合而為一句, 寫出那個心中的“難”字。

經過“安史之亂”的大唐想要一位類似於東吳孫權那樣的明主, 太難, 為什麼“難”。

到這裡,詩的意思基本解釋清楚,但這還沒有結束, 皇上接著引導孩子們思考。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清新輕鬆。”皇上的語氣也是“清新輕鬆”,“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細微的刻畫。”

“我們來看看其中詩人視線的轉換,空間、方位的轉變,起轉承合之處的銜接……”

孩子們都被引起興趣,皇後娘娘也來了興致,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

這個說“翠”字用得好,初春時節萬物複蘇,生機萌發。

那個說“鳴”、“上”、“含”三個字用的好。

“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構成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麵。靜中寓動的生機,白鷺在天際中飛翔自由自在的舒適,從樹木到鳥兒到天空的轉變,由下而上,由近而遠。

“窗含西嶺千秋雪”接著前麵的早春之際,千年的雪山欲現未現,一種濕潤的感受撲麵而來。

…………

全詩一句一景,四幅獨立的圖景分析完,一家人一起看向皇上,等誇。

皇上……繼續提出問題。

試著用其他鳥類名詞來替換“黃鸝”“白鷺”,春天的四川還有哪些鳥兒?

西嶺在哪裡?為何有“千秋雪”?大清國還有哪些大雪山?

雪山和其他山脈有何區彆,為什麼雪山的雪不融化……

最後,皇上引導著孩子們思考交通工具“船”,曆朝曆代的大船模樣,技藝改進,大清國新出的造船技藝,包括哪些自然知識,人類智慧……

“船和魚兒一樣行走海上,車子和人類一樣行走在陸地,有沒有一樣東西,讓人類和鳥兒一樣飛翔?

鳥兒可以飛在空中,為何我們人不能?因為我們的翅膀演化成胳膊,不能飛。那我們可不可以給自己造一個機器,機器可以載著我們飛上天……”

皇後娘娘瞪大眼睛,小阿哥們張大嘴巴。

大機器可以自己跑,再自己飛上天?

好像也可以?

皇上微笑,“大自然本人就是一個詩人,人類也是一個詩人,大自然和人類結合,不光有詩情畫意的詩詞歌賦,也有詩情畫意的自然知識。”

“技藝也是詩意,寶寶們還小,打開自己的思維,發揮出天馬行空的想象。要記住一點,我們學習的目的,是學會知識超越先人,不是把先人的知識彙總,明白不?”

“明白。”

要大膽地想象,放高目標。

“還小”的寶寶們是真的明白了。

委屈……。

親阿瑪瞧著他們被打擊到的小樣兒樂嗬,“這兩天有空,每人畫一幅畫來給阿瑪、額涅看看。”

“題目嘛,未來的大清國,衣食住行各個方麵。”

“寶寶們明白。”

團寶、圓寶、胖寶聲音悲壯,嘟寶和多寶躍躍欲試。

親額涅忍住不讓自己笑出來。

熄燈時間到,各回各屋。皇後娘娘詢問皇上,“真的有可以載人飛上天的機器?”

皇上因著媳婦眼裡不知覺得向往笑了,好像小孩子夢想星空。

“當然有。”

“火器沒有出路之前,誰也不知道它有這般的威力,都覺得沒有大刀好用。大機器沒有出路之前,沒有會想到它會真的出現。”

皇後娘娘用胳膊支起身體正對著皇上,清冷的語氣裡帶著一絲絲夢幻,“如果將來人類真的造出來可以載人飛的大機器,組建大軍。”

“將士們直接飛到敵營,斬首,製造混亂,燒糧草,從天上投擲火雷……什麼都可以。”

皇上把媳婦兒垂下的頭發放到後肩,“一本正經”,“梓童可以想象一下,天上有什麼?星星幾隻,月亮多大,上麵到底有沒有嫦娥,有幾隻月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