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中秋(五)(2 / 2)

今晚,裴勍向薛亭晚表明了心意,本想著,若是薛亭晚也心儀他,對兩人的婚事點了頭,裴勍明日便差派遣京城中最家喻戶曉的媒人上惠景侯府提親。

這種被人當麵訴說傾慕之情的事兒,薛亭晚還是頭一回經受,萬般驚訝羞赧之餘,和裴勍說“要考慮一段時間才能做出答複”,裴勍雖然急於求娶,可見薛亭晚麵上的如霞緋色,便知道兩人的事兒八成是成了,自然也尊重她的意願,不必急於一時。

薛亭晚入了席,捧著酡紅的兩腮,抿唇輕笑不止,正準備和德平公主分享這件叫人心肝砰砰跳的事,不料一轉身,竟是看到德平公主秀麵微沉,略帶猶豫地望著她。

薛樓月乃是薛亭晚的親妹妹,德平公主若是把她所做之事告訴薛亭晚,必定會影響姐妹二人的感情。可若是不說……

德平公主對薛亭晚的性子再了解不過了,看似囂張跋扈,其實內心最是單純,人不犯她她不犯人,若是薛樓月真的心存歹意,做出什麼傷害薛亭晚的事,到時候隻怕後悔都來不及。

思及此,德平公主心下一橫,忙拉過一臉羞赧的薛亭晚,將上次薛樓月透露她是煥容齋東家一事、今晚欲推她下水一事悉數道來。

薛亭晚聽了這事,臉上的緋色漸漸散儘,取而代之的是無儘的難以置信。

她和薛樓月是血濃於水的親姐妹,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若是彆人和她說薛樓月做下的這些事,薛亭晚定是不信的。

可是,望著德平公主鄭重其事的模樣,薛亭晚不由自主回憶起了那日浮翠塢中薛樓月朝她狠狠砸過來的茶盞,和那兩道雜糅著嫉恨和毒辣的眼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薛樓月的性格大變,對她這個阿姐,也不複以往那樣親近。

思及這些日子薛樓月的所作所為,薛亭晚臉色漸漸沉了下去,心中如翻起無聲驚濤,萬丈駭浪。

……

宴席之上,獻慶帝和眾臣談及鹽鐵、水利、農耕之國家大事。

眼下秋收農忙的時節已經過去,今年,地處中原的三個行道的糧食產量比去年顯著減少了許多。

說起這事,獻慶帝麵帶憂色,當即召了工部尚書和司農官員上前,細問其中緣故。

工部尚書立於禦座下首,麵色沉峻,將其中減產的原因細細道來。

原來,一是天公不作美,今年春夏時節的降雨較往年少了許多,土地乾涸,供水不足,自然會影響到糧食的產量。二是如今農夫們耕地用的轅犁,乃是沿用先人數百年前的發明,這種轅犁操作起來不靈敏,耕地播種的效率也十分低下。工部相關官員曾嘗試著對轅犁進行改進,可改來改去,根據農戶們的反映來看,仍舊是不得章法,成效不大。

獻慶帝聞言,當即皺了眉頭,朗聲問在座的文武百官有何良策。

若是談及治國大論,在場的文官們還能叨叨上幾句,可是沾上這等機械發明的物事,一乾文官皆是知之甚少,隻好閉口不言。

眾臣正麵麵相覷,獻慶帝看向下首的裴勍,“裴愛卿,朕記得你數年前曾譯注過墨家的一本古籍《魯問》,裡頭好像記載了一些機械之術……你可對此事有什麼高見?”

裴勍起身道,“秉皇上,臣對墨家的了解僅停留於古籍文書之上,至於農耕器具的改進……臣實在不曾涉獵機械之術,不敢在皇上麵前妄言。不過,臣聽聞惠景侯府世子薛橋辰素來善工器機械之事,不如請他來談一談高見。”

上回,裴勍以國子監上師之名去惠景侯府家訪,被薛橋辰一路引到漱石塢中,不僅解答了薛橋辰關於《魯問》一書的疑難問題,也看到了書桌上隨意堆放著的各種機械發明和草稿圖紙。

若是裴勍沒記錯,其中一張圖紙上畫著的,便是耕地所用的器具,轅犁。

獻慶帝知道薛橋辰打小就愛搗鼓這些小發明,隻以為是小孩子家家的玩鬨,經裴勍這麼一提,才知道薛橋辰竟然真懂得墨家機械之事。獻慶帝半信半疑,當即叫大太監李忠德親自去請薛橋辰到禦前回話。

那廂,薛橋辰正在席上捧著一盅蟹黃麵吃的不亦樂乎,惠景候府一家人聽聞獻慶帝要傳召薛橋辰,皆是十分的詫異。

薛橋辰倒是個不怯場子的,立於禦前聽了來龍去脈,當即從大太監李忠德手中接過備好的紙筆,粗略畫出了他數月前繪製的農耕器具的模樣。

他打小對機械發明這類東西感興趣,平日裡也會動手做些小木活兒,若是一時做不出來的,便將自己的奇思妙想畫成圖紙,保存下來,以便日後繼續鑽研。

等薛橋辰擱筆,大太監將此圖紙呈到獻慶帝手中,獻慶帝略一細看,當即眼前一亮。

圖紙被傳至工部尚書手中,亦是大喜過望,連聲道,“妙哉!妙哉!世子在這轅犁手柄處的改動看似細微,卻大有不同!”

如今,大齊農耕所用的轅犁的手柄皆是直的,而圖紙上,薛橋辰所畫的轅犁的手柄卻是彎曲的。

改動看似不大,卻如畫龍點睛,農戶若是推起圖上這種轅犁耕地,能省下不少力氣。

薛橋辰撓了撓頭,不好意思道,“尚書大人謬讚了,說起來,還要多虧裴大人的譯注之功勞——此圖紙乃我翻閱《魯問》一書時,偶然拾得的靈感。隻是,這曲轅犁的實物,我還沒有做出來,也不知到底能不能運用於耕種上。”

獻慶帝看向薛橋辰的目光多了幾分讚許,當即便吩咐了工部官員將圖紙上的曲轅犁實物做出來,若是能運用於農耕播種之事,便率先在京郊農戶推廣使用。

薛橋辰見自己的點子得到了百官和獻慶帝的認可,也是頗為欣喜,一想到自己的發明就要成為實物,流惠萬民,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