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彆(2 / 2)

紅樓之山海誌 曾鄫 3953 字 10個月前

神武帝當年也是點開了科技樹,還攀爬了數十年。後來雖然慢慢跑歪了,但集賢館和傳下的風氣習慣依然在,每朝每代都有人願意投入精力和心思去研究這些東西,好博得一份官身。

煉製硫酸的鉛室法、平爐煉鋼法、水力或畜力機床等技術,都是在這數百年間打下基礎,慢慢累積完善的。劉玄當年開辦的研究所,隻需要從集賢館裡把這些蒙了一層厚灰塵的資料抄錄一份,以為基礎,再找準方向,加以突破。加上宋恪元這些大才,很容易就爆發了。

“林兄,我準備成立一個勘察院,按省分隊,勘察該省的道路、水文和礦藏。就要辛苦你總領這勘察院院事。”

“屬下恩謝殿下信任,這勘察院一事,屬下當仁不讓了。”林千譽當即說道。

這才是我帶出來的人,該擔當的時候絕不含糊。

當時又聊了會,有人來稟告,說寶慶公主請他入西苑,有要事商議。

劉玄出門已經不騎馬那麼招搖了,他現在身份特殊,多少人憋著心思想弄死他。要是還像以前那樣,早晚要丟了小命。

所以他出門是一隊騎兵護衛,然後三輛馬車一起出動。這看上去一模一樣的馬車都是加了鋼板,不怕弓弩和鉛彈。外人也不知道劉玄坐在哪輛車上。

到了東華門,殿帥劉羅山出來相迎。

“劉叔。”劉玄在第一輛馬車上郎聲道。

一個瘦高精壯的男子在馬上笑著應道:“恭迎殿下。”

劉羅山是劉金堂的叔叔,從果毅公開始就跟著劉家的舊部兼族人,劉仁帥關東軍入關,跟馮遇仙、尚偉民通了氣,先舉尚偉民入樞密院,然後劉羅山調任殿前司指揮使。

劉羅山策馬站在那裡,等著劉玄一行人驗了關防,然後帶著他們進了東華門,直奔西苑。

在馬車上,劉玄忍不住又複盤了京師和直隸的防禦部署,湯澤南任侍衛司指揮使。他是湯鼎誠的父親,湯家也是從果毅公時就跟著劉家的舊部。

寧世衡任京營指揮使,他是寧師道的伯父。同時西山營、新三營全部編入到京營,武官軍將全部汰換,先到西山武官講讀所好好學習一番再說。新京營將編練二十個步兵團,組成四師,由蘭瑜、黎文忠、楊越彬、薑忠源分領。

直隸團練軍由京畿兵馬使符友德領著,分駐天津和保定,重新編練。塘沽進駐了北洋水師第四分艦隊,統領是關鼎臣,他爺爺關德山是劉仁的武學老師,父親關懷敬是劉仁的好友。

五城兵馬司指揮使則委了章衢,他是齊昂的鐵杆。作為讓步,京兆府知府則委了鄒國廉,他是楊慎一和周天霞的同科。

如此算下來京畿的水陸關隘,都是自己人在把守著,固如金湯。這就是軍將世家的底蘊,就算現在立即接管全天下的兵馬,劉家也能從夾袋裡源源不斷地拿出信得過又能乾的人去各地赴任。

朝鮮那邊留著徐天德、宋輔臣等人,以熊津軍節度使司馬、判官等身份繼續執掌著軍權,配合那邊的軍政改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德真郡主誕下的是一女,已經被冊封為翁主。後麵還需要劉玄再繼續努力。

“也就是在文官這塊缺人手,就靠關東拉攏的那些人,自己在國子監的同學、鄉試會試的同門,遠遠不夠。或許這就是文官那邊有恃無恐的倚仗吧。”劉玄默默地想著,眼睛透過車窗簾子看向南邊,那隱在樹影閣樓間的半山堂。,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