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公推為由設立兩院和地方評議會後,我會逐漸改製內閣和樞密院。樞密院不會大動。內閣會大動,屆時以尚書省權限為主。中書省廢除,分為資政院和通議院,主要職權為三項,審核頒布律法,審核內閣度支,監督內閣和樞密院。”
“門下省廢除,分為大理寺和都察院。大理寺主要職權為解釋律法,依照律法斷案。設大理正卿七人,終身製,有最高斷案權和釋法權。各省廢按察使司,皆設理法院,一院有理法判官五人,主持該省依律法斷案。州縣設典法院和裁判所,設州推官、縣司直,各領所屬依法斷案,與地方無乾。”
“都察院總司官吏、行政、軍務等諸監察,上至資政院,下至鄉公所,無所不可查,無職不可查。其有彈劾權,可彈劾免職,提請訴訟,論處罪責。隻在省設監察廳,然後各縣輪換派遣禦史巡察。”
“尚書省變為內閣,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皆為閣老,再設一尚書仆射總理內閣。此六部分領諸司,如吏部分領文選司、通政司等,戶部分領度支司、稅務司、民政司等,禮部分領典客司、學政司等,目前暫定十六司,各司以侍郎領銜理事。司以下再設廳、局、科,分理中樞政務。”
“各省以承宣布政司為署理一省民政之官署,布政使為正職,左右宣政使為副手,分領各職事。布政司分設若乾廳,廳為廳僉事。改普通州為郡,以觀察使掌郡事,而知某縣事為一一縣署理民政之官署,分設若乾局。廢轉運使、學政等職,其職權並入布政司。省兵馬司、郡兵備司、縣尉署依然保留,隻是各職能有所調整。”
“各省省府,以及大州、要州、華州,如揚州、泉州、明州、金州等,保持州製,以知州事掌州事,高各郡半階,隸屬中樞,各省代管。分京師府、南京府、西京府三大府,以府尹掌府事,等同各省製。”
說了一大通,劉玄說得有些口渴,連喝了四杯茶水,才把喉嚨乾澀的感覺潤除掉了。
三人麵麵相視,過了好一會,李公亮才徐徐說道:“這一番改製倒是與殿下在朝鮮定的新製曲異同工。隻是這番大改動,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對。”
“慢慢來,溫水煮青蛙,以利相驅。信者有官當,不信者沒官當。天下這麼多讀書人,而且行新學政後,讀書人會更多,還怕缺了他們?”
“殿下,就是怕有些人讀的書越多,會想得越多,想要的也越多。”
“無妨。這世上就算個個都讀書,能夠讀得不惑的沒有幾個。大多數人就算識字讀了書,依然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以前用愚民之舉,倒是方便省事,隻是太浪費了。現在就算開了民智,還有更多的辦法。而且就是因為百姓們識得字,讀了書,反倒更方便向他們灌輸一些東西了。”
李公亮三人聽了後,都笑著搖搖頭,不再多語。
回到內園,薛寶釵還未歇息,見到劉玄回來,連忙迎了出來。
“今兒見到王爺氣色,像是跟幾位大人談得挺好的。”薛寶釵在一旁坐著,看著鴛鴦在幫劉玄脫下外麵的衫袍,端來了洗臉水,伺候著劉玄洗了一把臉,又捧著一盞銀耳蓮子羹在旁邊候著。
“這就是我比楊師高明之處,十幾年來,我能從劉家籠絡的人裡挑選培養了數十名人才,有文有武,都是能乾實在之人。而且都是誌向一致,利益相關。義利相合,才能放心地用。楊師心懷大誌,卻總是以為隻要誌向相符,就能結成一黨,臨到用人之際,這才發現束手束腳。”
薛寶釵看了一眼在旁邊站立不語的鴛鴦,轉言道:“殿下,過幾日就是中秋節,賈府老太太那邊請母親和我們幾個姐妹們過去。隻是這邊老太太和太太也要在府上設宴,就合計了,我們十四那天先過去。十五那天再回府上來。”
劉玄聽了,卻微皺著眉頭,斟酌了下說道:“娘子,這次賈府,你和外姑太太還是不要過去了。”
薛寶釵一時驚住了,鴛鴦也忍不住轉過頭。
“殿下,賈府出事了嗎?”
“東府那邊,鬨得有些不像話,要整飭一番。西府好像也有人牽涉其中。這時過去,不大妥當,派人送份禮過去,找了托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