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卷(三)(1 / 2)

紅樓之山海誌 曾鄫 4601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紅樓之山海誌最新章節!

劉玄冷冷地說道:“這些老學究隻知道盯著鼻子尖的地方,隻知道拿上千年前的見識當真理,活脫脫一個個老僵屍。卻不知道時代在變,世界也在變。我們一船棉布到安南、暹羅可以換十船稻米回來。人人都去種地,人越來越多,田地卻沒有多少增加,而且每年產出就是那麼多。所以糧食越來越金貴,田地越來越值錢,然後有錢人和權貴都拚命去購買兼並田地,百姓可種的田地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窮。一遇到天災,必有更大的人禍,最後就是一場激烈的動蕩變故。”

“我們必須趁著當前千年以來的大變局,跳出這個輪回上千年的桎梏。”

“屬下明白了。”三人最後說道。

“養廉法就是把火耗、庫損等各種灰色收入廢除掉,折成職位、崗位等各種津貼,作為按階俸祿的補充,確保官吏生活在中等。有此為保障後行一刀切,再有貪贓枉法、徇私舞弊、行賄受賄等不法之舉,就是國法嚴懲了。”

“殿下此舉,名是嚴肅官吏法製,實是給予他們好處。畢竟以前火耗、庫損隻有部分官吏才有,現在卻是分攤給所有官吏,人人有份。”

“重明此言甚是。這也算是一種收買。貪官汙吏是很難禁絕的,就算給再多的養廉錢,也填不滿某些人的貪欲。隻是本王和朝堂仁至義儘,屆時嚴懲這些貪官汙吏就師出有名,大義在手了。”

四人都笑了。

劉玄重新換了水和茶,又泡了一壺茶,四人又細品起來。

坐在亭樓上眺目望去,此時的曲江湖風恬浪靜,水底天心,萬頃茫然,渾然一色。岸邊是桃紅似錦,柳綠如煙。花間粉蝶雙雙,枝上黃鸝兩兩。在遠處,士女喧闐,遊人如蟻,可謂是踏青士女紛紛至,賞玩遊人隊隊來。

四人指點了一番,又坐回來說起正事。

“殿下,地方公推細則一事,真的要大行?”明國維問道。

“張義,是怎麼回事?能給我們說說嗎?”

“閣院合議,等漢王殿下與寶慶公主在守製期後完婚,並攝監國,然後天下公推登基為帝。隻是殿下提出了公推細則,樞密院倒沒什麼。內閣和三省六部在議論紛紛。”

“細則主要是天下各地百姓,年滿十八歲,前五年間納田賦若乾石、交稅銀若乾兩者,皆可參與公推。以縣為起始,按公推人口多寡,從公推者中推選出縣評議會評議員十五到三十人不等。每縣評議會再推選三到五位州評議會評議員。每州再推選五到七位省評議會評議員。每省推選十位通議郎,入職通議院。”

“有資格參與公推者,為公民。縣、州、省評議員叫縣、州、省評議員。然後兩監國再擇各地德高望重者,任命為資政大夫,凡有賜爵者,皆為資政大夫。組成資政院。兩院再合議公推。”

聽完明國維的解釋,李公亮和孫傳嗣眼睛一亮,尤其是李公亮,忍不住嚷嚷道:“殿下,這是一招妙棋啊。如此公允的推舉,前所未有啊。屆時殿下登基,何等地名正言順。民意所向,民心所歸,前所未有啊。”

“而且這一招也暗合殿下的以利相驅之策。給予納賦稅者以公推權力和資格,可參與地方和中樞政務國事,何等榮耀之事。想必百姓們必定能踴躍納賦稅,而且久而久之,便可在百姓們心中養成納賦稅理所當然的念頭。”孫傳嗣在旁邊補充道。

聽兩人一說,明國維像是想起什麼來,轉頭對劉玄道:“漢王殿下,你曾言要做二十年監國,等天下人覺得滿意,願意公推殿下才肯登基。如此一來,這兩院豈不是要行二十年,而且養成慣例後怕是以後也要照行。如此一來,這兩院”

李公亮卻是眼睛一亮:“妙!妙啊!吏治曆來很難厘清。官官相護,官場之人總有牽絆。設立了兩院,資政院不說,縣、州、省三級評議會和通議院,可分彆鉗製地方和中樞。這正符合殿下此前跟我們常說的製衡之說。”

“張義、重明、傳嗣,你們已經快要得到我的真傳了。”劉玄笑嗬嗬地說道,“天子之權威,少用才是最佳的。為君者,不在於多重的權柄,而在於能調和多少矛盾,籠絡多少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