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1 / 2)

紅樓之山海誌 曾鄫 3322 字 10個月前

劉玄又轉向賈寶玉問道:“寶玉兄弟,聽說世叔要給你請個名師?”

賈寶玉臉色有些黑,微苦著臉答道:“回殿下的話,敝府老爺還想著讓我和蘭侄兒繼續下場,好考個功名。”

“世叔的想法,我知道。隻是時代不同了,世道要變了,再往科試路上一味地悶頭鑽營,是沒有前途的。前些日子,會試舞弊大案,文宣公府大案,天下嘩然,不少有識之士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改學製,除弊革新。”

“內閣吵了兩三月,現在差不多定了下來。大行官學,分小學、中學、大學三級。現在各地正在大辦小學和中學,大學初步定四所,前國子監改為京華大學,集賢館分出部分博士教授,成立燕山大學,前南直隸國子監改為金陵大學,遼陽七個講傳所合並為遼陽理工學院。後麵要花十年時間,在每省都成立一所省立大學,並鼓勵興辦私立學院製的大學。以後想入仕途,必須先要考上大學,再參加國考,方可為官吏。”

“殿下,這豈不是為官吏更難了?”賈寶玉臉又白了。一個院試已經把他考得人生不能自理了,要是按照小、中、大三學和國考這麼考上去,豈不是連命都沒有了。不過算下來,新學製好像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差不多,但對於賈寶玉而言,都是一樣的高難度。

“不,看上去更難,實際反而會更容易了。以前科試,數十上百萬讀書人,隻為了三年一科的東華門唱名,不過百人。現在新學製,大開民智,光大學都會有數十萬人入學就讀。國考每次錄取會有上千人。數十萬隻取千人,看上去比以前要容易許多。更重要的是,隻要入讀了大學,你可以去繼續深造,做教授博士,做學者;可以為商,做商社大管事,掙它個盆滿缽滿;可以為工,研發新品,按朝廷新定的專利律法,可賺二三十年的錢。”

說到這裡,劉玄意味深長,“以後讀書不隻是做官這麼一條出路,所以算下來,實際更容易出頭了。比如寶玉兄弟,不喜歡經濟之學,卻擅長詩詞歌賦,聽說這些日子又癡迷唱戲。完全可以作詞作曲,自己寫個本子出來,然後叫府上戲班子唱出來。要是寫得好,引起轟動,說不得要留名青史。或許數百年後大家記不得現在的宰輔是周老大人,卻記得流傳不息的某某戲本是賈寶玉寫的。”

賈寶玉眼睛一亮,這何嘗不是一條明路。他知道自己的性子,看到四書五經就頭裂欲開,一聽到這些才子佳人的戲本,就神采飛揚,不知道被老爺打過多少回,就是改不過來。既然改不過來,為何不如漢王所言,改到這行來,還能博個名傳天下。前唐李太白,也沒有科試得意,還不是留名千古。

隻是這樣做,會不會被老爺給打屎?

“寶玉兄弟,你擔心被人罵成玩物喪誌?哈哈,我給你說個故事。”劉玄笑著說道,“朝-鮮漢陽城,也是一座有二三十萬官民的大城,算是集三千裡江山精華於一地。我率軍援征,平定逆賊,克複此城。火炮洗禮過後,漢陽城一片廢墟。本王一邊招募百姓,修複城池宅邸。輔臣、蟠哥兒,你們當時也在場,知道當時漢陽城百廢待興,最先修複的是哪裡。”

“寶玉兄弟先猜一猜?”薛蟠憨厚地一笑,故意問道。

“文廟?”

“非也,非也。”薛蟠開始還文縐縐的,後半截卻露了餡,“那個鳥地方,王宮修完了都沒有修它,最後殿下把那裡跟國子監合成一塊,改成了漢陽高等學堂。”

“常平倉?”賈寶玉遲疑地說道。他多少知道劉四郎的性子,知道這個時候他肯定不會先去修王宮和官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