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倉是靠前修得,但不是最前修複的。”
“那小弟我真猜不出來了。”
“是梨花裡。”薛蟠笑嗬嗬地說道。
“梨花裡?是個什麼所在?”
“就跟金陵的秦淮河,杭州的金玉坊一樣,裡麵全是花萼樓這樣的所在。”薛蟠憋著笑答道。
“啊,這,這...”賈寶玉感覺自己的三觀全被毀掉了。
怎麼能夠這樣呢?劉玄主持修複漢陽城,居然那裡都不管,先把煙花柳巷修複了,這要是傳到中原來,還不得被那些老夫子跳起腳來罵。隻是一直沒有動靜,想必一是被封鎖了消息,二是這段時間頻頻出大事,那些老夫子也沒得心思去管那海外之地的破事了。
“寶玉兄弟覺得不可思議吧?其實很簡單,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仁人誌士卻是少數。你給這些凡夫俗子講大道理,他轉背就忘得乾乾淨淨。沒得吃,沒得穿,沒得玩,你天天在旁邊念先賢經書,他照樣生事。”
“修複漢陽城,糧草皆備,溫飽是不用愁的,但凡夫俗子總要有個打發處,吃飽了穿暖了,一身的力氣沒地方發泄,總要生事。而且當時漢陽城彙集了朝-鮮各地菁華,以及我朝眾多海商,他們手裡有的是錢,把梨花裡修複好後,不僅漢陽城治安穩定,還直接間接養活了二三十萬朝-鮮百姓。”
看著賈寶玉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劉玄笑了笑道:“俗世就是如此。在京畿和金陵,報紙盛行後,最賺錢的就是那些會寫章回話本和野聞軼事的文人,他們或是秀才童生,甚至十來年都沒考上生員的。卻靠著寫些百姓們愛看愛聽的文字,比翰林學士們寫書賺的錢還要多。”
賈寶玉默然了,他當然知道最新因為報紙,這些破落秀才們算是鹹魚翻身,每月掙得潤筆稿費有數十上百兩銀子。但是寫的這些文字,良萎不齊,有清新淡雅的,也有粗俗不堪,直奔下三路的。
“最近《京華字報》在刊登國史館幾位學士夫子們共同整理的《三國演義話本》,大受追捧。《吳華字報》在刊登根據前唐元微之《鶯鶯傳》改編的《西廂諸事記》。在南直隸和兩浙轟動一時。蘇州昆曲班子正在跟編寫者魏夫子協商,準備改成昆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上演。”
“殿下說的這事,小的聽說過,據說江南兩浙的百姓官民在翹首以待。《西廂諸事記》我也追看過,覺得特彆有意思,找人把發行的報紙都買齊了,帶回了京城,二哥哥看了,愛不釋手。”
劉玄看了一眼說話的賈環,心裡明白他的小心思,但沒有做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