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驚訝的看著張淼,他沒有想到張淼竟然有如此的想法,如此的誌向。
“我們讀書求學為的什麼?難道隻為了仕途為了榮華富貴嗎?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應該是我等士子真正的理想。我知道小小三水村裝不下元直兄您這大才,以元直兄的能力,將來必然有更加廣闊的舞台,封侯拜相也未必不能。不過現在我實在是勢單力薄,認識的人中隻有元直兄是真正的智謀之士,所以請元直兄務必不要拒絕,幫我謀劃謀劃。”
見徐庶有些猶豫,張淼繼續說道。
“齊家治國平天下,”徐庶忍不住眼前一亮,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話,這區區七個字道儘了他的追求和理想,讓他忍不住熱血沸騰。
“三江賢弟你實在是過譽了,我不過是一普通人,顛沛流離遊學到襄陽,隻希望能學有所成有一展能力的地方。”徐庶微笑道,“既然三江賢弟你開口,我便留下來幫你,看憑借咱們兄弟,能不能把這湖陽安定下來!”
此時的徐庶,在襄陽過得頗為艱難,背井離鄉的他,全靠崔州平等友人的接濟,以及做遊俠賺一些外快,才能勉強維持遊學的生活。而更讓他感到絕望的是仕途的不順,在襄陽,他根本得不到出仕的機會。
劉表開辦州學廣納賢才,天下士子雲集襄陽,而正因為士子數量多,出仕的可能更加的少。而劉表用人喜歡用那些家世好有名望的,像徐庶這樣的寒門士子根本沒可能。
當然,以徐庶的能力,去官府當個小吏還是不成問題的,但區區小吏如何讓誌向遠大的徐庶滿足?
徐庶知道,想當官的話,一是人脈要有人舉薦,更重要的是要有名望,所以他才廣交朋友,認識了不少荊襄名士,試圖打出名聲。
現在,一個增加名望的機會出現在了眼前。若是能幫著張淼平定湖陽,光是安靖地方拯救百姓這些,便會使得名望增加不少!
這一刻,徐庶真的心動了!
與其在襄陽蹉跎歲月,不如真刀真槍的乾一場!
看著徐庶答應留下來,張淼微笑著,心中也很得意。
精通曆史的張淼知道,在真實的曆史中,徐庶之所以投奔劉備,說是看中劉備前途,更不如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因為以徐庶的身份和名聲,在當時的荊州根本得不到任何機會,而即便投奔曹操,也不可能得到重用,畢竟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有能力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無奈之下徐庶選擇投奔了窮途末路的劉備,憑借自己的能力幫著劉備練兵撫民,然後麵對曹軍打了勝仗,名聲才傳到曹操耳中,後來歸順曹操之後在曹操陣營才有了一席之地。
所以,徐庶投奔劉備的初衷,未嘗不是要借著實力弱小的劉備刷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