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三水村現在的事情如此之多。張淼自然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煉鋼上麵。
事實上,拋去存在腦海中的圖紙和一些超前的見識,論冶煉,他連魯通都遠遠不如。
當然,就這高爐和轉爐圖紙以及張淼露出的超前見識,已經讓魯通驚為天人!若不是張淼不肯,非得磕頭拜師不可。
為了不露怯,把事情安排妥當以後,張淼便果斷撤了,把煉鋼的工作完全交給魯通父子負責。
據魯通說,至少要一個多月時間,才能把高爐和轉爐建好,出第一爐鋼。
反正現在三水村最大的敵人是小股的賊匪,以三水村鄉兵現在的武器,已經足夠了。至於那些新加入的鄉兵,因為剿滅葛崗時繳獲的不少武器,這些武器足以裝備他們了,隻不過武器有些雜亂而已。
練兵的事情徐庶負責,修築寨牆由父親張裕帶領。
除了每天兩次跟著訓練,張淼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教學上。
嗯,他決定創建一所學校,名為三水學院。
以張氏祠堂為基礎,又臨時建築了五六間土屋,這便是三水學院所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欲要成就大事,手中必須有足夠的人才。
以張淼現在的情況,想虎軀一振,三國名將名士紛紛來投,那根本不現實。
事實上便是徐庶,現在也隻是暫時留在三水村幫著練兵剿匪,為的隻是刷一刷名望,順便印證所學,並沒有真的把張淼當做主公。說不定什麼時候名望刷夠了,徐庶便會離去也為未可知。
張淼的威望地位還不足以吸引徐庶這樣的寒門士子,更不用說臥龍鳳雛那樣的絕頂人物了。
那麼怎麼辦?隻能自己培養了!
受過高等教育,腦海中有著領先兩千年的見識,隨便拿出一些來,都夠這個時代震驚的了。培養一些人才又有什麼難的?
最關鍵的是,自己培養的人才忠誠度高啊!
原本村裡的幾十個孩子,再加上新加入三水村的百姓們孩子,使得學院的學生人數達到了百人之多!
不過這百十個孩子年齡大小不等,從五六歲到十一二歲都有,再大的已經不能稱為孩子,都是有勞動能力的了,都得算作成人乾活或者進入鄉兵操練,便是族長張裕,也不會讓他們上什麼學堂。
年齡雖然不同,但共同點是一樣的,就是基礎一樣的差,在跟著張淼讀書前,幾乎沒有人認得字。
於是,張淼把他們統統編在一起,統一教學。
等到一年半載後,再按照具體學習情況,分成快班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