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06(1 / 2)

知守留在村裡, 在村長家吃了一頓便飯,主要是嘗了玉米的各種做法。

吃過之後,他細細問了這玉米要如何保存、種植等, 也了解到這樣新作物的大致產量。

沉吟片刻,知守提出,他想帶走一批玉米種子。

“胡村長, 你也知道,外頭許多地方,因為乾旱這個問題, 農產不利, 不少人都在餓著肚子。皇上雖然派人去周邊國家,想法子換來了一些糧食,用以救濟國內,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法。若能得這耐旱的玉米,在我們南方大量種植, 必然能大大緩解糧食上的壓力。”

村長心中並不是隻有一個小村子,隻是, “我們也得靠這些玉米飽肚子啊。”

“官府這邊,可以拿等重的其他糧食來換。”知守自然不會讓普通人明顯吃虧。

隻是,若是按胡楊柳村跟其他村的交易水平, 用雙倍重量的糧食來換,官府就做不到了。

村長也不會貪官府這個便宜。換個角度想, 若是外地因為多了玉米這個作物,生活多了點期望,就不容易變成流匪出來搗亂。

反正不是什麼壞事。

想到這,村長便同知守說:“夏天收的玉米還剩不少,這一季的也快收了, 我召集村民們商量一番,願意用玉米換稻米的,就與官府換一些,您看如何?”

其實知守先前說的隻是等重的糧食,並沒有特意說是稻米。但村長這麼一說,便定了是要用稻米來換。

不然,要是官府用一堆豆子換玉米,村裡人保不準生出什麼怨氣來呢。

知守歎聲氣,知道村長的潛在意思,點點頭,算是默許了。

比起玉米,村裡人還是更適應吃米飯,能一換一,大部分人都沒意見,隻自己留了足夠的種子,其他都與官府交換了。

知守扣留了三分之一的種子,送到曲陵鎮治下的村子裡,讓他們來年開春就種這個。另外大部分的種子,都送去了文賦城,由城知守來處理。

最終這些種子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連薑白芷這個把種子弄出來的人,也無法預料。

這一年,除了被官府公開推廣的玉米之外,同樣高產的土豆跟紅薯,也不可避免地、自然而然地在民間慢慢傳開來。這傳來傳去的,漸漸也搞不清最初這些東西是來自哪裡的了,倒是達到了薑白芷最初就不想因此出名的目的。

九月的秋收過後,家家戶戶多了存糧,村裡的氛圍又變得相對輕鬆愉快起來。

家裡尚有大閨女沒嫁出去的,則是抓緊時間,又讓媒人去相看。

隔壁的柳鶯娘,又因為這個事兒,跟家裡鬨了不愉快。隻是薑白芷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跟徒弟們在一起,外出也帶著徒弟,柳鶯娘沒找著好機會,能跟薑白芷說說私房話。

沒等她找薑白芷要主意呢,村長那邊就傳來一個消息。

這事,說來跟薑白芷其實也有那麼點關係。

先前第一波外地人到曲陵鎮來,未免這些人跟本地居民產生不可化解的矛盾,薑白芷跟知守提出建議,說可以推動外地人跟當地人通婚。

後來也證實這個措施很有用。不少鎮上的姑娘,都挑中了一些優秀的外地人,成親之後,兩邊關係果然融洽了不少。

這之後又來了一批五十多人的流浪客,可鎮上待嫁女有限,這次隻成了三對,鎮上就再找不到適齡的未婚女子了。

結果這九月份的時候,又來了一批人,這批人足足有百來個,看著比之前的那些要凶悍些,倒不像是壞人,隻是看著都像是武力值比較高的,長得很壯實。這些人都比較服氣領頭的那個二十五六歲的漢子,在他的帶領下,百來個人的言行舉止,竟是有種軍中令行禁止的風範,頗讓人佩服。

知守親自跟這些人交談過,了解到其中很多人是當年參過軍,然後順利退役的。被眾人推崇的那個男子,還曾在軍中官至騎督,難怪自有一身威嚴的氣度。

這一批人,大多都是好漢子,可鎮上著實是難以再容納一百多個外人了。知守愁了半天,想了又想,不知道怎地,突然又想到了薑白芷。

薑家當年就是外來的,但他們沒有在鎮上定居,而是說通了胡楊柳村的村長,在村裡落了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