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生物最終紮根在了東山省的蘭島,整個廠房都是葉河帶著人按照最高標準建成的,采用的是一邊建設一邊培訓員工的方式,等員工們熟悉了操作流程和規章製度,廠房也就建好了,設備也就運來了,剛好投入使用。
葉泠將花溪生物公司從萬物生集團分出去這事兒得到了許多人的讚許,特彆是東山省的領導,他們看著花溪生物從首都出來在蘭島落地生根,就好像看到一株搖錢樹種在了自家院子裡一樣,給予了花溪生物許多扶持政策,為的就是徹底留住花溪生物。
要是花溪生物能像春回藥化廠那樣發展,整個蘭島的經濟都能被盤活,甚至是周邊乃至泉城的經濟都會被注入一支強有力的強心針。
東山省固資委的人就像過年一樣高興,首都固資委與稅務局的人卻有了點小情緒,花溪生物分割到了地方上,他們的功勞簿上就要減一筆啊,隻不過這些小情緒隻能自我消化,沒法兒對外說,更沒法兒譴責葉泠,畢竟首都吃的紅利已經夠多了,當年滬上國資委可沒少因為這事兒鬨騰。
站在葉泠的角度來看,首都雖然好,但首都的成本也高,地皮成本有政策扶持,哪怕要比彆的地方高一些,也不會高到太過離譜的地步,可人力成本是政策無法扶持的,總不能讓製定政策的人同老百姓說——“萬物生集團願意留在首都,這是給首都人的福報,大家不要想著拿高工資,要安貧樂道”吧!
這話說出來多少都有點反智。
出於人力成本的考量,再加上各地政-府給的地價補貼實在太過誘人,葉泠還因為當初初紡織廠瘋狂擴張業務時給各地的紡織廠都敲過悶棍這件事而心懷愧疚……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葉泠做了決定——萬物生集團在首都的所有實業工廠全部外遷,包括春回藥化廠。
從長遠來看,京城作為花國的首都,是不宜建設太過工廠的,遑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不適宜在京城紮根太深,眼下的春回藥化廠想要搬走已經算是傷筋動骨,若是再發展幾年,估計再想搬走就能算是斷臂求生了。
春回公司集體遷往姑蘇省的昆山,距離滬上隻有一線之隔,加強了與滬上分廠的聯係,對將來的發展更友好。
夏榮公司深入內地,紮根於南豫省新鄭市,新鄭市在全國範圍內都算是頂尖的交通樞紐,恰好符合夏榮公司的定位,發達的貿易網絡有助於夏榮公司的經營更上一層樓。
秋繁公司則是遷去了同樣位於內地的江城,與江城船舶廠達成緊密合作,並與江城大學、江城理工學院等達成了深度合作,一方麵積極攻克卡脖子技術,一方麵為國-家培育人才。
偌大的萬物生集團總部,隻剩下了冬藏公司以及春回實驗室。換言之,萬物生集團隻在首都留下了技術研發這一核心部門,生產單位全部外遷去各地,給各地提供優質就業崗位去了。
至於萬物生集團的員工,願意跟著工廠走的,萬物生集團提供搬遷補貼,不願意跟著走的,萬物生集團給予三個月的工資補助,還會優先把這些人推薦到夏剛的超市中當營業員。
往前看五年前,若要評一個最受城裡人羨慕的工作,百貨大樓的營業員絕對能夠排進前三。
購物超市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原來的百貨大樓,也將營業員的地位降低了不少,可營業員工作環境優渥,不需要進車間,工作地點也沒有臟亂差的問題。憑借這些優點,營業員依舊是受大眾喜愛的理想職位。
萬物生集團不僅給提供轉崗補貼,還會介紹新工作,隻需要換個地兒就能接著賺錢,工資的變數也不大,這些人還有什麼不樂意的?
倒是夏剛,為了‘消化’掉葉泠強行加塞過來的這批員工,又在京城開了好多家購物超市,大型購物超市來不及建,那就建小型的購物超市,要求不高,能滿足周圍三平方公裡內的購物需求就行,小型購物超市也不需要賣多麼全的貨品,主營是生活用品……
夏剛是個腦子裡有算計的人,他被葉泠這麼一倒逼,硬是被逼出一套結構完整的購物超市建設方法來,首先要在城市的主乾道上均勻地分布建設大型購物超市,然後再以這些大型購物超市為中心,在四周輻射建設小型購物超市,力求運用這種蛛網式的建設方法滿足廣大市民的購物需求。
葉河也覺得夏剛這樣做很有搞頭,兩個人一合計,把各自的大半身價都壓了進去,還找葉泠借了一筆錢,去往其它城市也這麼搞,滬上、江城、新鄭、蘭島、濱城、平沙、坤明、桂陽……隻要人口密度達到一定數量級,夏剛和葉河就會把購物超市開過去,又不是一次就要把購物超市給開滿,隻是在一個城市建一個兩個試試水,如果反響好,那就繼續開,葉河還能憑借‘購物超市建築商’的招牌在這個城市裡繼續攬建築項目做。
葉河與夏剛幾乎形影不離,坐在一塊兒就是談錢,看著格外的誌趣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