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整夜的編纂修改, 以顧大人為首,幾位重臣終於將此次刺殺事件的說明稿件完成。
接著他們便同監視的禁軍侍衛請求麵見李璃,一是此事不得耽擱, 越早得到李璃肯定刊印在八卦小報上越好。
二是探望這位怡親王, 確定一下傷勢。雖然他們已經知道了來龍去脈,太醫也明說了王爺轉危為安,可畢竟是掉落懸崖,九死一生的事, 好不好還得親眼見一見才行。
最後便是探一探李璃的口風,禁軍看守如此大的動靜, 這位王爺可有什麼想法。
終於在忐忑之中,去報信的禁軍侍衛回來了, 還帶來一個好消息——王爺召見。
“果然是天佑大燕,王爺您平安無事。”顧如是見到李璃的那一刻, 心終於安定下來。
斷了腿沒事,隻要人好好的, 意識清醒能發號施令就行,不然大燕得動蕩起來。
跟隨而來的幾位大臣臉色亦是緩和, 那點擔憂也不見了。
見此, 李璃不禁笑道:“諸位真心關切,讓本王甚是欣慰, 有驚無險, 接下來隻待回京養傷。隻是搭救不及,讓趙宇殞命在此。”
王大學士歎息一聲:“王爺不必自責, 怕是連這位二皇子也未曾料到,與虎謀皮之時,卻另有豺狼窺伺身後, 終究成了他鄉冤魂。”
此言得到附和,宋國公冷笑道:“不顧家國利益,戕害手足,可見大夏也好不到哪裡去。”
趙宇之死,不用查都知道乃是因為奪嫡之爭,夏皇年邁,夏國都城各皇子之間已成白熱,而戰爭不過是一種手段罷了。
李璃問:“此戰不可避免,諸位可有見解?”
說到這裡,顧如是拿出手裡的稿件,呈上來:“雖不可避,卻也不能任由他國潑臟物之水。此乃內外勾結之故,意在圖謀我國執政親王。然而事情敗露,得手不成,又反手殺害其皇子於大燕境內,以達栽贓陷害,擾亂大燕朝局的目的。借此敲詐糧銀,緩解大夏寒潮之災,又名正言順強占燕荊四州不返,最重要的是禍水外引,引發戰亂。”
明眼人都知道大夏此時不適合打仗,但卻是解決皇位競爭對手的一個好辦法,說來有這樣不顧大局,毫無憐憫之心的皇位繼承人們,也是大夏百姓的可悲。
相比較而言,趙宇雖然也是逐利之人,但至少願意出使大燕借糧,代表夏皇談判,比他的那些陰險兄弟們好得多。
可惜……
不過大夏如何,他們不關心,宋國公言:“國之尊嚴,不容許他國誣陷,自有悍不畏死的將領,誓死維護國,大燕不懼戰爭。”
總之大燕雖有錯,那也是內外勾結,卻是你們大夏圖謀不軌在先,這位二皇子怎麼死的,大夏更有責任,不用賊喊捉賊。賠償一律沒有,燕荊四州照樣得歸還大燕,否則要打就打,你們大夏缺糧缺錢都不怕,我們大燕有錢有將有兵,怕什麼!
理直氣壯,一點也不虛!
李璃含笑著點頭,目光終於落在這疊文稿上,粗略一番,不禁古怪起來:“諸位這是……”
顧如是笑道:“趙宇已死,這無論如何也是瞞不住的,而王爺您遇刺也是事實,與其等到外麵謠言紛紛,渾水摸魚之人趁機胡言亂語,不如由我等儘早將此公布於眾,讓百姓同仇敵愾。當然最快的,也最讓百姓信服的自然便是八卦小報。是以,還請王爺看看,這些能否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小報上。”
除了顧如是乃八卦小報的老筆頭,其他幾位大人還是第一次寫新聞稿,看著李璃慢慢翻閱,心裡有些忐忑。
一位大學士道:“王爺傷重,我等本不該多有打攪,隻是茲事體大,還請王爺把關,如需修改,我等立刻照辦便是。”
雖然李璃精神看著不算差,但是臉色蒼白,露在外麵的皮膚帶著擦傷,帳子裡還彌漫著一股濃濃不散的藥味,可見傷勢不輕,其實才剛醒來,正要多休息的時候。
明明大燕是有皇帝的,然而他們都沒有提起。
如今隻能依靠李璃忍著傷痛勞心勞力,說來頗為不忍。想想家中一般年紀還很幼稚,隻知道惹是生非的孫子,實在是又內疚又汗顏。
李璃看得很仔細,其實他早就有這個想法,沒想到顧如是與他心意相通,倒是省了他的事了。
他讚歎道:“極好,此等文采,真不愧是才名遠播的大家,嚴謹,周密,振聾發聵,百姓有眼福了。”他說著看向東來,“通知朱潤立刻帶人過來,給諸位大人排版。”
“多謝王爺!”幾位大人高興地行禮。
熬了一宿,斟酌再三趕出來的稿子,沒丟臉地被退回來,讓他們不禁鬆了一口氣。
說來哪怕是上折等待批複也沒有這麼緊張過。
不過才一放鬆,李璃便換了一個口吻道:“好是好,可諸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還請王爺明示。”
李璃微笑著問:“內外勾結,這外有了,內呢?”
這一問,還真是問倒了這幾位重臣。
幾人互相看一眼,還是宋國公直接:“無憑無據,不能隨意而寫,王爺可有想法?”
“自是聽憑聖裁。”
聖裁?皇帝?
燕帝哪有這個決斷,況且他本身就在其中扮演著……麵麵相覷下,幾人不約而同地望向了李璃,後者笑了笑:“證據並不重要,在圍場裡發生的事,總得有人為此負起責任,至於有沒有勾結,那便見仁見智,讓讀者們自己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