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2 / 2)

宛桃怎麼也沒料到,她已經明確地拒絕了趙奕然,他卻還會過來,而且跟阿尋打了個照麵。

她心如擂鼓,強自鎮定:“你不要問這是怎麼回事,事關我和我家人的身家性命,還請你當做今日什麼都沒看到。”

趙奕然道:“你可知道,孟家犯了重罪,你私藏他在家,也是死罪。”

聽他這麼說,宛桃莫名有些不快,她淡淡道:“孟尋已經死了,這位是我未來的夫君。”

趙奕然愣了一下,她這一句讓他心如刀割。

“你如此輕率地就決定嫁給這麼一個永遠見不得光的人?”

宛桃道:“談不上輕率,我同他認識很多年了。”

趙奕然握緊了手中的茶杯。

他啪一聲將杯子放下,氣衝衝道:“那在下就先告辭了!”

宛桃忙站起來:“還請趙公子,千萬當做今什麼都沒看到。”

趙奕然的背影頓了一下。

他並未回頭,徑直地拉開門出去了。

阿尋站在窗戶後麵,院子裡的一切儘收眼底。

不能再拖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林家對他情深義重,宛桃又是他放在心尖上,在乎了這麼多年的姑娘。

趙奕然生於世家,不管再怎麼溫潤,也不是優柔寡斷之輩。

這一天比他想象的來得還快一點。

宛桃走到他身邊,拽住了他的衣袖:“你沒事吧?”

阿尋伸手將她攬在懷裡,輕輕地吻了她的額頭。

宛桃將手背在後麵:“猜猜我要送你什麼?”

阿尋想了想:“寫完的字帖?”

宛桃搖頭:“不是,再猜。”

“那,你剛去買的點心?”

“就知道吃。”宛桃笑話他,伸手將東西遞給他,“你要的荷包,我繡了這麼久,你莫不是都忘了吧?”

這是她繡的最認真的一個荷包。

“曉看天色暮看雲”,幾個字娟秀又溫婉。

阿尋的指腹撫過細密的針腳,暖暖的陽光灑下來,少女巧笑嫣然的模樣,是他記憶裡麵最溫暖的畫麵。

不管過了多久,這幕永遠映在他的腦海裡,在再寒冷的夜裡,想起宛桃,他心裡都暖融融的。

晚上,宛桃做了一夜的夢,總是睡不踏實。

她忽然從夢裡驚醒,再看看外麵,天還暗著。

不知道為什麼,她現在特彆想去看看阿尋。白天趙奕然走了之後,他一直心緒不寧。

宛桃想著,這通州城畢竟不安全,不隻是趙奕然,還有城守也曾見過他,萬一被發現,那就是死路一條。

他們一家子,或許可以去更偏僻,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生活。

猶豫了一下,她就穿好衣服,悄悄地下了床。

剛打開門,一股冷風灌了進來,她緊了緊衣服,抬腿往阿尋的房間裡走去。

屋裡靜悄悄的,今天的月亮特彆亮,不用點燈都能看清腳下的路。

她敲了敲門。

裡麵沒人回應。

本來這樣的情況,她可能會以為阿尋太累了,睡得沉,不管有什麼緊急的事情,也會留到第二天才跟他說。

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的宛桃,就是覺得心中不安。

她推了門一把,門就吱呀一聲開了,裡麵並未鎖上。

她走了進去,隻覺得屋裡麵也冷得很,宛桃有些奇怪。

阿尋不在床上,被褥整整齊齊的,像是根本沒有睡過一樣。她摸了一把被麵,一點溫度也沒有。

宛桃忽然生出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阿尋走了,隻留下了一封信。

他不能連累林家,不能連累宛桃,也不能心安理得地這樣過完一生。

孟家就剩下他了,阿尋是孟將軍的後代,骨血裡有他的影子,爺爺在的時候,他是個閒散的紈絝子弟。

爺爺不在了,他就是撐起孟家的人。

林家人到處找他,幾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可是這跟上次不一樣,這次,宛桃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裡。

杜氏憂心忡忡:“這孩子,究竟是去哪了?不會是回長安了吧。”

孟家的事情還沒過去多久,現在回去,等於是死路一條。

莫名地,宛桃想起那天,提起複仇之事,他眼中出現的光彩。

他到底想要做什麼?

小寒那天,通州城忽然開始戒嚴。

有零零散散的消息從邊關傳過來,像呼嘯的寒風一樣掠過大地。

守城的將軍沒能守住城,鮮卑破城而入,邊關青城已經失守。

本來,對孟家滿天的謾罵,如今也沒了聲響,“通敵叛國”的孟將軍守著城,百姓和樂,國泰民安,這換了一個不通敵叛國的,結果這麼快就失去了青城。

青城易守難攻,是梁國重要的屏障,不知道內情的百姓或許覺得,就失了一個青城而已,梁國這麼多的城池,接下來的再好好守著便是。

朝中的大多數人卻知道,這下梁國的難關怕是難過。

也不是說青城就那麼重要,攻破青城,鮮卑士氣大振,女真亦躍躍欲試,朝中再沒有像孟將軍那樣的將才。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梁帝非但沒有憂慮,反而更加沉迷聲色犬馬,在蘇妃的宮殿裡日日笙歌,朝中有些有氣節的大臣死諫了幾回,結果梁帝表示,你要死就死遠點,彆在朕的麵前,以免影響了朕的食欲。

連離長安這麼近的通州城都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緊張氣息。

孫氏特意交代杜氏:“現在年歲不太平,平時要是沒什麼事情,就少出來,聽說幾天前夜裡,那邊那個戈家被人偷了,戈家媳婦那麼厲害,都沒敢出來罵。”

有些賊人趁著大家都如驚弓之鳥的時候,做起了這見不得人的勾當,仗著如今是多事之秋,大家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則忍。

宛桃微微地歎了口氣。

現在是不太平,各地都是流寇四起,不知道阿尋現在在哪裡,又在做什麼。

一年後。

這一年來,邊關的事態非但沒有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且還越來越嚴重。

自青城失守,接著便是穹州,冉州,普州,今日,蜀州失守。

梁國大地上,不僅遍地流寇,更多的是無家可歸的百姓,他們被入侵者的鐵蹄追著,一路往長安方向逃亡,期望著梁帝能夠保護他們。

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便如此,梁帝還在抓緊時間享樂,縮在後宮越發不願意出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