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槍杆子裡出政權(2 / 2)

聖堂武士真的是依靠昂貴軍費而存在的嗎?如果是的話,戚繼光早就是被人黃袍加身了,而不是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

聖堂武士的存在,核心從來都是精神,忠於陛下,忠於大明,忠於大明萬民,這三個忠誠,是京營的靈魂,缺一不可。

大明人把京營的存在,當做是理所當然,因為大明人已經逐漸習慣了軍隊的存在,但黎牙實這個外人看來,這種聖堂武士是不應該存在於人間的。

除此之外,大明大思辨已經十四年了,這些思辨的內容,很容易變成一股強風,將星星之火燃遍整個大明。

在這個急變之世,公開大規模刊發的矛盾說、公私論兩卷、生產圖說、階級論三卷,會造成何等可怕的影響?

這是大明士大夫在討論的時候,完全忽略的地方。

就像魚不會注意到水,人不會注意到空氣一樣,大明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其中的危險。

公開的、大規模刊發的這些政經思辨的書,會讓下一次民變,變得無法收場。

即便是依靠京營,鎮壓之後,京營銳卒存在的根基瓦解,下一次民變,要依靠什麼呢?

朱翊鈞看著手中的雜報,繼續說道:“萬曆維新讓大明走上了一條未知的道路,在維係國朝存續中,中原王朝積累的許多經驗都會失效,在麵對民意洶洶的時候,大明應該謹慎再謹慎的處置民意。”

“這條未知的道路,不知通向何方,但我來到大明十五年,我看到了更多的人能夠吃得上飯了,本來荒蕪的田野,種滿了莊稼,拋荒率累年下降,道路在變得暢通,工兵團營將路鋪向了四方。”

“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因為道路暢通、貨幣增加,有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就在眼前,而這份美好,需要每一個大明人去守護。”

“大明朝廷終於意識到過分的偏袒和優待,人為的培養出了一群反對大明朝廷統治的反賊,這些反賊在大明朝廷的羽翼下長大,茁壯成長,幸好,已經有了糾正和改變。”

“是的,這些肆意妄為的反賊,是大明朝廷自己培養出來的。”

“至高無上的偉岸大皇帝陛下,如同高山一樣擋在了世人前麵,抗住滔天的……”

朱翊鈞念著念著就停下了,這黎牙實把賤儒那套都學會了,拍馬屁主打一個天花亂墜,顯得特彆惡心。

黎牙實覺得大明人都像是被慣壞了的孩子一樣,對危險認識嚴重不足,朝廷激化矛盾,瑞金田兵真的開始殺人放火,民亂一定會席卷江西全境。

遍地縉紳、土地兼並高度集中的江西,就會成為大明的亡國序曲。

幸好,大明有偉岸的陛下,清楚的知道危險,用儘一切力量和手段,擋住了這些風雨。

“把這段拍馬屁的話刪了,發邸報吧。”朱翊鈞看了黎牙實的雜報,除了過分誇大其詞、不符合事實的部分需要刪除外,全篇都可以刊發在邸報上。

也是告訴大明條條塊塊的官僚,麵對這種群體事件一定要重視再重視。

馮保小心的說道:“臣覺得偉岸這兩個字,也不算是拍馬屁吧。”

非常客觀。

馮保伺候過世宗皇帝,伺候過先帝,彆的明君都是活在曆史書裡,已經是過去,英明的陛下活在麵前,那陛下就是最偉岸的君王。

“刪了便是。”朱翊鈞給了明確的指令。

馮保沉默了下俯首說道:“臣遵旨。”

封建帝製上限很高,畢竟作為皇帝,權力無限大,可以最快的集中力量辦事,當然下限也很低,一旦開始犯病,那就是為禍江山社稷的社稷之賊。

作為皇帝本身的朱翊鈞,要保持足夠的理智,他能完全約束的隻有自己。

“這個謠讖,也不刪除嗎?”馮保試探性的問道。

“留著吧,對了把他抓北鎮撫司住十天。”朱翊鈞提醒馮保,可以傳播不代表沒有處罰,禁獄係人才有不光是東交民巷監獄的會計們。

黎牙實編寫的笑話,其實很有意思。

[嘉靖二十九年後,大明和俺答汗在從宣府和大同激戰,副總兵麻貴詢問總兵馬芳,我軍的戰術是什麼。]

[馬芳回答說:朝廷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

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嘉靖四十年,馬芳率領邊軍,依舊在兔兒嶺、飲龍河等地五戰五捷,最終在懷安設伏,家兵健兒側翼突進,將俺答汗軍兵攔腰截斷。

馬芳本人更是衝鋒陷陣,馬刀砍斷了三柄,依舊酣戰。

懷安之戰後,俺答汗徹底失去了進攻大明的軍力,之後就輪到大明先發製人了。

黎牙實編寫這個笑話,和這次的田兵之亂有著極高的相似性,他希望朝廷不要再閉著眼睛,捂著耳朵,搖晃身體假裝前進了。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不假,但忠良也是有數的,哪有那麼多的忠良給你浪費?

問題,朝堂明公一個比一個清楚,但就是從頭到尾都沒解決過。

因為批評世宗皇帝帶領的閣臣不作為,黎牙實喜提十天的監禁。

“唯一現實的暴力是軍隊、依靠暴力可以梳理生產關係、基於生產分配產生道德、而道德構建了秩序、最終誕生了權力,當軍隊發生改變的時候,一切都會隨之而改變。”朱翊鈞思索了一下說道:“槍杆子裡出政權。”

朱翊鈞要對這份邸報做朱批,他實在是找不到更加貼切的話,去形容大明這種改變,他隻好抄了下真正偉岸的擎天柱,所寫的名言警句。

在朱翊鈞的個人理解中,這句話表達武裝鬥爭才能奪取政權的同時,也在表達,槍杆子什麼樣,基於槍杆子的世界才是怎麼樣。

暴力、生產關係、分配、道德、秩序、權力是層層遞進的關係,這裡麵唯一現實且具體的就是暴力本身。

暴力不僅僅是軍隊,暴力還是火藥、鋼鐵、銀幣、理論和人心。

“皇家格物院請求批一筆款項,要一百二十萬銀。”馮保遞上了一份預算案,請陛下批準,因為皇家二字,這些預算案不用過會,隻需要陛下同意,內帑就可以撥款了。

“準了。”朱翊鈞大概看了看說道。

馮保麵色猶豫的說道:“陛下,這可是一百二十萬銀,這個東西真的有用嗎?”

一百二十萬銀,等於兩個先帝皇陵,等於一年的金花銀,就這麼給出去了,就為了建個吹風的地方。

朱翊鈞恩準的是人造風實驗,這是獨立於滑翔機之外的基礎科研項目,蒸汽機為動力,人為製造狂風,主要用於艦船設計、船帆優化、螺旋槳研發,滑翔機優化隻是其中的一種。

海事學堂的畢業學子大部分都去了艦船設計院,對五大造船廠船隻設計進行支持。

皇家格物院要建的是一個原始風力隻有颶風等級,也就風速65裡每刻的吹風機,經過喇叭狀收縮段收縮後,風速可以達到120裡每刻。

皇家理工學院請求一百二十萬銀,是為了研發風動建設,造這個東西,純粹是為了模型吹風,優化快速帆船設計。

朱翊鈞笑著說道:“建吧,銀子沒有花掉,隻是以另外一種形式陪在了朕的身邊。”

對於大型人造風實驗裝置是否要建造的問題,其實格物博士們之間有著極大的分歧。

一部分格物博士認為過於浪費,一百二十萬銀,太過於昂貴,大明現在主要精力可以用於蒸汽機的研發;另一部分的格物博士則是堅定的支持,艦船設計應該更加專業,至少做到度數旁通,而不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去造船。

部分的格物博士,認為德王朱載堉是為了蒸汽輪機的研發,才申請這麼一筆巨款。

格物博士們吵來吵去,沒吵出結果,也懶得吵了,直接交給陛下聖裁,陛下覺得有必要就建,陛下覺得沒必要浪費錢,就不建。

大部分格物博士反對,主要是怕浪費錢。

朱翊鈞彆的沒有,錢還是有很多的。

“長崎總督府徐渭的奏疏。”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倭國的丁口,居然還在降低,今年年底估計隻有七百五十萬了。”

從900萬人降到850萬用了三年,從850萬降到800萬,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而現在一年就可以消耗掉50萬丁口。

按理說朝廷的減丁政策是存在邊際效應的,減丁一年不如一年才對,但長崎總督府給出的估計是極為樂觀的,減丁效果一年比一年好。

長崎總督府判斷依據不是朝鮮戰爭、也不是倭奴買賣,而是因為倭國本土因為大明寶鈔湧入,製造出的虛假繁榮,造成的人口高度集中,最終導致人口快速減少。

簡而言之,倭國人不生了。

城鎮人口過度集中,帶來的非常嚴重的生育暴跌,就大明商人搜集到的種種情報顯示,沿海港口城池增多,虹吸了大量女子入城。

這些女子離開了鄉野,鄉野之間缺少女人,鄉野生育自然暴跌。

這些鄉野之間的倭國男子,並不會過分激烈的反抗,而是選擇了種地,直到死去。

在大明開海之後,倭國大阪灣出現了大量大大小小的港口城池,如廣島、神戶、岩屋城、堺市、和歌山城、竹原、三原、福山等等,這些城鎮沒有遠洋航海的能力,但即便是隻能到長崎也足夠了。

而這些倭女進入城鎮後,因為城鎮競爭過於激烈,主動選擇做遊女,也就是以賣身為生,而這個做的人太多了,就會漂洋過海的做南洋姐。

長遠來看,所有的繁榮,都是以人口和白銀礦產為代價;

等到銀礦枯竭的時候,虛假繁榮消失,倭國會陷入一種長期的死寂之中,人口會進一步降低。

“果然,光靠軍兵,很難滅倭,還是得靠他們自己滅自己。”朱翊鈞朱批了徐渭、孫克毅的奏疏,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尤其是防止被倭寇刺殺,倭人有著非常濃鬱的下克上文化。

主要是皇帝不舍得京營道德滑落,但倭國選擇了自己走向死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