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槍杆子裡出政權(1 / 2)

東交民巷連土地平整都還沒做,甚至工部還沒出圖,已經有了第一個案犯,大明行政效率在皇帝勤政的表率和高壓之下,十分高效。

戶部對算力的缺口真的很大,所以事從權宜,就把院牆加高了一點,弄了幾個鋪位,算是監獄了。

“額,來自皇家理工學院的會計?”張居正驚訝的說道:“是不是初出茅廬的毛孩子,替人頂罪了?”

這種事經常發生,剛從學堂裡走出的毛孩子,不知道人心險惡,輕信了一些許諾,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做一些膽大包天的事兒,等到被抓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王國光搖頭說道:“不是,他做的帳,可謂是天衣無縫,唯一疏忽的地方,就是稽稅院的優先執法權。”

“稽稅院出動了十四名稽稅緹騎和二十名稽稅太監,才把數個城門分批入城的貨物明細,徹底查清楚。”王國光搖頭說道:“皇家理工學院培養出來的會計,是真的厲害啊。”

稽稅院的優先執法權,就是我覺得你可能有點問題,賬目上我查不出來,就上物理手段調查取證。

被人誆騙,這個時候,能經過層層遴選考入皇家理工學院的院生,個個都是人才,哪有一個簡單的?

理工學院第一期不是普遍招考,而是推薦和從地方很多屢試不中的秀才、舉人招錄的學子,能考中,大部分都是有點偏科,不是人傻。

案情是一個油坊,生意紅火,但自從去年四月有了新的賬房先生後,納稅沒有減少,而是持續維持了平穩,在平穩中微微下降,如果隻看幾個月的連續賬本,看不出什麼異常。

但是經過了近一年變化,稅賦已經降低了一成,而且還在持續降低。

但根據稽稅緹騎的觀察,這家油坊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在今年開了十幾家新鋪子,並且其油坊買賣從京堂開拓到了山東密州、陝西長安府等地。

規模不斷擴大,稅賦卻穩定下降。

一起非常典型的縮小經營規模、隱匿實際收入,偷逃稅款的案子,問題是這家夥做的賬,是真的漂亮,稽稅院一共稽稅四次,最後沒辦法,采用了盯梢、全麵複查入城油料車的方式,才把這家夥給揪出來。

聽完了案情簡單介紹的張居正,頗為感慨的說道:“是我低估了他們。”

王國光有些懊惱的說道:“不行,還是得說服陛下,把這些人才留下來才是,林輔成那套有限自由論,把陛下給誆騙了!禍國賊子!”

“什麼自由不自由的,這些理工院生沒畢業的時候,稽稅院辦案,哪有這麼麻煩?賬目上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王崇古愣了愣說道:“這不是以另外一種方式為朝廷效力了嗎?而且還省錢,不用給俸祿,管飯就夠了。”

這些被抓的會計,都已經進入了東交民巷監獄,以極低的勞動報酬為朝廷效命了。

“好像是啊,而且,稽稅院可以專門盯著這些招攬了理工院生的民坊,盯著他們查,既能稽稅,也能回籠人才。”王國光眉頭舒展,而且臉上有了些疑慮。

稽稅院再次圈定了兩個稽稅條件,第一個就是聘請了理工院生的民坊,第二個就是生意擴大、稅目降低。

王國光越琢磨也是這個味兒,更精準的稽稅,更廉價的使用人才,難不成,陛下本來就是這個目的?!

人才回收計劃,怎麼進入市場的就怎麼回來,簡直是計劃通!

陛下對林輔成、李贄這些有限自由派的寬容,實際上是兼聽則明,並不是特彆重視,在某些方麵,陛下一點不自由。

比如利用利得稅合法的控製黃金白銀黃銅的流出;比如,言先生之過者斬;比如把一群狺狺狂吠的禦史,送到了遼東墾荒;比如美化倭寇,寫了東征記的筆正陳友仁,被當街手刃。

皇帝真的是有限自由論的擁躉嗎?恐怕不是。

無論怎麼講,大明日後的審計之戰,將在學院派和禁獄派之間展開。

朱翊鈞曾經提出了建立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這需要各階級之間的博弈,也需要競爭,否則緹騎的專業水平就會下降,無法在螺旋上升中進步。

親自編寫了第三卷的大明皇帝,是很擅長使用第三卷中的博弈來達成共識,讓大明在各個領域螺旋上升。

王國光有充分理由懷疑,皇帝陛下就是故意為之。

張居正不取消優待,加重處罰的思路,也是一樣的博弈,在律法層麵,讓窮民苦力有和鄉賢縉紳博弈的可能,哪怕是在司法實踐中,仍然會有極為嚴重的偏袒,但至少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司法不斷成熟、循序漸進的過程。

徐爵在議事結束的時候,和駱思恭聊了下,主要詢問辣椒的稽查情況,對於元輔的飲食進行嚴格把關,是駱思恭除了安全之外最大的工作。

“遊守禮是因為有你在,所以才敢乾涉元輔的飲食,如果你帶的緹騎不在,恐怕,遊守禮也不敢跟元輔說這些事兒。”

“尤其是五禽戲,要盯緊了,元輔不做,你就為難遊守禮,遊守禮自然會跟元輔去說。”徐爵仔細叮囑一根筋的駱思恭,不要那麼一根筋兒。

讓張居正作息規律、健康飲食、適當鍛煉這三件事,都在駱思恭身上掛著,但是他不能直接頂撞,張居正是宜城侯,得罪的狠了,陛下和先生之間有了間隙,反而不美。

駱思恭不夠圓滑,徐爵教了他辦法,為難遊守禮這個大管家,大管家有皇帝撐腰,自然就會乾涉張居正的行為了。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駱思恭思索了一下,發現徐爵這個辦法確實不錯,遊守禮是張居正的自己人,駱思恭是外人,這親疏有彆,還是讓遊守禮做更加方便些,他笑著說道:“謝大璫指點。”

“咱家就是擅長點人心鬼蜮的計量,難登大雅之堂,說不上指點。”徐爵左右看了看,小聲說道:“這些個讀書人,蔫兒壞,駱千戶從小跟著陛下長大,可彆跟著這幫讀書人學壞了。”

“他們呀,一顆心一萬個心眼子。”

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北鎮撫司衙門,太監加緹騎,跟這幫讀書人從國初,鬥了兩百多年,沒有一次鬥贏的,哪怕是短暫勝利,依舊逃不脫大敗虧輸的下場,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這幫朝堂大臣,全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中了進士,又一步步的爬到了最高,來到了中樞,個個都不簡單。

現在宮裡的太監們想明白了,他們鬥不過也沒關係,陛下帶著他們鬥,主弱臣弱,主強臣強,主要是看陛下,陛下越強,越英明,他們這些太監、緹騎的日子才越好過。

駱思恭也是心有餘悸的說道:“先生,屬實是有點無情了。”

“無情才是至情至性,先生心裡裝的,終究是天下。”徐爵擺了擺手說道:“走了。”

徐爵回到了通和宮禦書房,一字不差的將議事的內容,告訴了皇帝,尤其是王崇古從憤怒、破防、驚駭到認慫的過程,可謂是一刻鐘變了四次臉。

朱翊鈞聽完也有些錯愕,才搖頭說道:“額,先生是不是太狠了些?不過,先生的法子更好些。”

王崇古有點一廂情願了,大刀闊斧的削減優待,很容易引起矛盾的劇烈衝突,大明新政總體而言,就是統治階級的自救,自我革新,用漫長的時間,一點點的改變社會的經濟基礎。

張居正的狠辣,又很好的彌補了王崇古的一廂情願。

無論是個人、還是各種集體,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如同在迷宮裡忐忑不安的行走,永遠不知道自己選的那條路上,會是鮮花似錦,還是荊棘滿地。

獲得的信息越多,就站的越高,從團團迷霧中,看到更多的消息,進而選出近期應該走的那條路。

毫無疑問,張居正站的確實比王崇古稍微高一些,所以他總是能贏王崇古。

“陛下,黎牙實那廝,又編了一個謠讖。”馮保呈送了一本奏疏。

自從瑞金田兵之亂後,京師雜報,關於田兵之亂的問題,進行了許許多多的討論,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台。

大家圍繞著謠言、事實、規模、危害、影響等等方麵,進行了極為激烈的辯論,最終結果,是大部分的雜報,都定性為了官逼民反。

當地縣令,縱容鄉賢縉紳開設賭坊、縱容鄉賢為禍鄉裡、縱容鄉賢縉紳向下朘剝、修改既定收稅方式、下鄉強行征稅最終導致了民亂。

百姓的反抗是極其溫和的,隻是把縣城攻破了,把住在縣城裡的鄉賢縉紳給抓了而已。

禮部的文章很重要,禮部讓喉舌們,將明英宗時,正統十三年,波及福建、湖廣、浙江、廣東和江西的葉宗留-鄧茂七民亂,近百萬農民揭竿而起的例子拿了出來。

這次隻波及寧都、瑞金、寧化三縣的田兵之亂,非常克製,訴求合理,理當以安撫為主。

在這個過程中,黎牙實也寫了一篇社論文章,討論了這次的田兵之亂。

黎牙實用的標題特彆駭人聽聞,《大明及時製止了一場禍及天下的潛在危險》。

局內人的大明,覺得隻是一次簡單的民亂,但黎牙實作為局外人,他驚訝於大明人的樂觀。

“他這個說法也是很有意思的。”朱翊鈞看完了前麵,對黎牙實的說法很讚同。

大明士大夫們的討論,因為身在局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限在了自己過去的視角之中,覺得不過是一場民亂罷了,左右不過是平叛。

即便是鬨到了葉宗留鄧茂七那種規模,大明依舊有能力,強而有力的短時間內平定叛亂。

皇帝養了十萬京營,十三萬水師,不就是這個時候用的嗎?

但是黎牙實作為局外人看的非常清楚,一旦以萬乾倡、連遠候、鄭三萬三人為首的民亂,在瑞金點燃,處置不當,天下大危。

因為大明已經沒有可以用於內部平定叛亂的軍隊了。

黎牙實一直把京營銳卒叫做帕拉丁,是聖騎士、是聖堂武士,是陛下座下的聖騎士軍團。

銳卒擁有崇高的道德,即便這份道德需要依靠強悍的後勤補給、高昂的軍費去維持,但維係這種崇高道德核心還是信念。

以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為軍魂的大明京營,他們的槍口對準敵人的時候,所向披靡,但這個軍隊的槍口對準子民的時候,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敘事就會徹底崩解。

因為構成軍魂的天子和黔首,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這個敘事崩解的一瞬間,京營和水師,就會潰散,因為皇帝已經無法信任,各種興文匽武的風力輿論,會徹底摧毀這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

而且這個軍隊很可能會內部瓦解。

就像是帕拉丁已經曇花一現,成為傳奇故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