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2 / 2)

就憑宣大是大明的邊鎮,那我大明金國成為大明的邊鎮,看門狗,豈不是也能吃到骨頭?

三娘子收到了一份請帖,這份請帖,不是晉黨、楚黨、浙黨,而是東林九老之一的孫繼皋。

三娘子看到這份請帖,最終沒有赴約,這個孫繼皋是萬曆二年的狀元郎,卻被小皇帝叫到跟前辯經,被小皇帝無情擊敗,狀元郎和小孩辯論,卻說不過,這麼一樁奇聞,三娘子在塞外都知曉了。

孫繼皋作為狀元辯不過小孩這件事,也被帶到了泰西去,連費利佩二世都聽高啟愚談到過這件趣事,高啟愚借著這件事,為自家皇帝是明君做注腳。

高啟愚在德意誌、法蘭西、尼德蘭、英格蘭大旅行,大抵也要把這個故事帶到這些地方去。

三娘子是進京議和的,她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廷的視線之中,此時胡亂動作,會影響議和大計,而且三娘子也深知大明讀書人的做派,不務實,專門務虛,和他們談,也談不出個結果來,不如不去。

大明務實的人,隻有首輔張居正這一波人,王崇古之流更像是言利聚斂之臣,也算是務實的一種。

唯獨這些務虛之人,實在是難以溝通,他們的思維方式太過於古怪,比如吳兌、方逢時、張四維、王崇雅之流都是這樣的人,三娘子之前就跟這種人打交道,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兒,能被這幫人辦得複雜至極。

和賤儒談,是談不出結果的。

務虛賤儒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為了談而談,卻從來不談什麼實際的事兒,空話套話,似乎隻要一個陣營就可以了,任何利益衝突的事兒,都是今夜陽光明媚糊弄。

可是,錢、糧、鐵鍋、鹽巴、布匹、茶都是利益。

她之後又去了永定河畔的毛呢官廠,參觀了一圈,看到官廠附近聚集的大量百姓,她是有些羨慕的,她知道朝廷這個買賣一定會做下去,這就夠了。

朱翊鈞接見三娘子之時,不在地基之上,如果還在地基上接見,大明新任禮部尚書馬自強就該自殺謝罪了,接見的地方,在文華殿偏殿。

朱翊鈞手裡拿著一根鋼製長管,長管之上,帶照門、準星。

眼睛、照門、準星,對在一起就能形成三點一線用以瞄準。

三點一線,也是度數旁通的結果,三點隻能確定一條直線。

再加上銃托和銃機,這就是一根鳥銃。

這是大明新造的火銃管,朱翊鈞對這種管材非常滿意,這不是無縫鋼管,隻是將造炮的內冷技術運用到了鑄管,就是個半成品,之後再以鐵挺一條大如箸者為冷骨,開始滲碳鍛造,鍛造完成之後,再以四棱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淨,則發藥無阻滯,再以鋼錐鏜削膛線,用以讓鉛子旋轉,更加精準。

戚繼光說的很明白,膛線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方便清理火銃內壁而設計,後來發現,這玩意兒的妙用。

“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三娘子行大禮,看著文華殿偏殿分區安置的種種物件,眉頭緊蹙,尤其是那七個櫥窗裡放著的一堆書籍。

這裡很多物件都有被使用的痕跡,顯然,這不是擺出來給人看的,而是小皇帝真的在用。

“免禮。”朱翊鈞示意張宏將一根火銃管遞給了三娘子說道:“戚帥剛弄出來的好物,以前大明一年隻能鍛造一萬支火銃,現在大明一年能造五萬支了。”

三娘子拿到了火銃管,清楚的知道這是什麼!

她也有火銃,還是從吳兌私宅裡順走的一支很精美的火銃,這個東西粗製濫造,但它是個胚子,隻需要鍛造一番就是強大的火銃了。

“陛下,好仁之君,必能王天下,則欲王者,惟在強仁而已!今日觀陛下身邊皆是聚斂、好兵之徒,孟子有雲:苟不誌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

“天有好生之德!汲汲然舉行仁政以愛養生民,然後人心可收,王業可致!”三娘子看著手中的火銃管,勸小皇帝行仁政,不要誤入歧途,在歧途之上越走越遠了,回頭是岸!

“不是…若是言官這麼跟朕說也就罷了,忠順夫人乃是邊外之人,就不要談這個了。”朱翊鈞直接被逗笑了。

三娘子說皇帝身邊都是聚斂、好兵的人,這是不修仁政,應該高舉仁政的大旗,休養生息,收攏人心,維護統治。

三娘子也知道味兒不對,但是她實在是沒招了,隻好拿出了務虛那套,結果皇帝根本不吃這套。

她想了想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啊,大明仗火器之利,殊不知這火器到了雨天就不能用了。”

朱翊鈞連連擺手說道:“朕習武,弓箭到了雨天也不能用,你們北虜夏秋入寇,我們大明冬春進攻,彼此彼此嘛,都會挑選利於自己天時的時候。”

三娘子發現了,這小皇帝是不好糊弄的。

“忠順夫人,朕讓你看這火銃管,就是告訴你,也讓你告訴邊外之民,大明振武之心,這不是先生、戚帥二人,朕在支持他們,朕本身就習武,這也是一種支持,莫要自誤。”朱翊鈞的語氣平靜,但是話裡話外都是威脅。

大寧衛的紛爭對於俺答汗來說,可以坐山觀虎鬥,但是接下來的戰爭,俺答汗就該如坐針氈了。

大明旨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將土蠻汗完全驅離遼東,左翼無論是和右翼合流,還是趁機南下威逼朝廷,那都不是朱翊鈞想看到的。

朱翊鈞希望大明和俺答汗的衝突,矛盾激化,能夠在朝廷複套的時候點燃。

不過,他已經吃了一碗夾生飯了,如果俺答汗非要讓小皇帝吃第二碗夾生飯,那朱翊鈞也不介意。

京營擴軍十二萬,防的就是夾生飯吃不下去。

“命婦遵旨。”三娘子也不再逞口舌之利,麵色凝重的說道。

“忠順夫人屢次奔波,邊釁漸止,聖母仁慈,說忠順夫人不易,今日賜如意一對,大氅一件,朕賜爾火銃一支,好自為之。”朱翊鈞示意馮保恩賞,下麵的人已經談完了,朱翊鈞就是走個流程,例行賞賜。速贏

“陛下,若是順義王願意內附大明,可能換到邊外百姓安定?”三娘子謝恩之後,突然問道。

“朕聽戚帥說,忠順夫人讀矛盾說?”朱翊鈞沒有正麵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

“讀過。”三娘子點頭說道。

朱翊鈞笑著說道:“還沒打夠,再打幾次,直到一方徹底認輸才能達到衝和的狀態。”

“陛下聖明。”三娘子歎了口氣,朝廷在擴軍,在征戰,戰事仍然會發生。

朱翊鈞還賞賜了三娘子一個紐倫堡蛋毫表,這個表可以精確計時,算是額外的加賜。

大明國姓爺泗水伯殷正茂,帶著部署到呂宋總督府的五桅過洋船,出現在了馬尼拉的港口。

在這艘大船到港的時候,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和奔走相告,馬尼拉所有人,全都雲集到了港口,當看到了大船停泊,殷正茂站在船頭時,所有人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人聲鼎沸。

殷正茂離開了馬尼拉,所有人都知道殷正茂去領船了,具體能不能領得到,所有人都心裡打鼓。

領到了。

張元勳被兩廣總督淩雲翼搬去當救兵了,所以接船的是鄧子龍。

鄧子龍看完了朝廷的敕命,疑惑了很久才說道:“果然,和我們的猜測是一樣的,殷部堂果然是皇室流落在外的朱家人啊,這都是國姓爺了!”

“莫要胡說!”殷正茂扶額,這個梗,是徹底過不去了。

“紅毛番的大船到港了沒?”殷正茂比較關切這個問題,今年的大帆船,比往年來的更晚一些。

“到了,也沒到,安東尼奧已經到了,見麵再說吧。”鄧子龍看了一眼羅莉安,歎了口氣說道。

安東尼奧的神情落寞,而且酒氣熏熏,經過鄧子龍的複述,殷正茂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安東尼奧有五條大帆船,去年來了三條,兩艘差點迷航,而這次來了三條,兩艘徹底消失在無垠的大海之中。

一條船被突然凸出水麵的巨浪給直接腰斬,救回了一些海員,而另外一條船,則是迷航了,缺少舟師的船,在海上迷航,等於宣布了死亡。

詭浪,在泰西的文化中,是海怪噴出的水柱,是一種風平浪靜之下,突然的、平白無故的出現的一種十丈高的詭異巨浪,來得快,去得快。

安東尼奧的情緒一直不是很高,在看到了大明的五桅二十一帆麵的過洋船的時候,安東尼奧終於恢複了清醒。

“這艘船,去年還停留在鬆江府的船塢裡,今年就到了殷總督的手中嗎?”安東尼奧驚駭無比的看著五桅過洋船,他想起了去年他進獻了一大堆的農作物,大明皇帝非常高興,最終讚同了對安東尼奧的投資和支持。

而這條船,大明皇帝答應過,賣給安東尼奧。

殷正茂站在棧橋,看著那條五桅過洋船,滿臉笑意的說道:“是的,你如果想買的話,得去京師,求得陛下的詔書,大明船塢在建十二艘五桅過洋船。”

“真的嗎?真的是解了我燒到眉毛的急事,那個詞怎麼說來著?哦,燃眉之急。”安東尼奧太慶幸去年入京獻出寶物了,能從大明買到船,是一件幸運的事兒。

遠洋航船必然要多艘船,分攤風險,最重要的白銀,在他的旗艦上放著,他有錢,沒船,就是這段是他最困擾的事兒。

當看到了五桅過洋船的時候,安東尼奧心情變得極為愉悅。

比大帆船更為先進的遠洋船。

昨天在群裡曬了一個截圖,說的就是大明金國的商賈,把自己稱之為大明的看門狗。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