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大明優秀青年最新章節!
在原本的曆史上,如果朱老四手裡有錢,如果夏原吉執掌的大明國庫裡有錢,一心想要超越朱重八的朱老四絕對不會同意把紫禁城修得那麼小。
然而當時的大明國庫最真實的情況就是沒錢,連帶著朱老四的內帑裡沒多少錢,就算偶爾富裕一些,基本上也都是被朱老四拿去搖人砸場子了,根本不可能用在紫禁城的修建上。
但是在楊少峰接手皇城修建的時候,工部派出了最好的工匠,拿出了最好的材料,規劃出了最能顯示大明氣派的圖紙,隻想出人不想出錢的戶部替楊少峰征調了大量的民夫,再加上一心折騰搞事情的楊少峰,這才最終營建出了遠遠超出金陵規模的順天府皇城,而且質量上極其有保證——楊少峰當然不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畢竟是六首狀元,全天下人都盯著呢,以後妥妥的要被寫進史書裡,這是要修出個豆腐渣工程,那不是打自己的臉麼?
工人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那一批,材料是當時最好的那些,自從永樂十八年的時候正式啟用的那一天開始,紫禁城就享受了最多的讚美之詞。
然後在永樂二十年十二月的時候,乾清宮燒了。
問題是,怎麼燒,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是因為某些死太監管理不到位導致走水被燒,那倒也算了,可是乾清宮被燒的原因居然是冬天裡打雷而導致的,連楊少峰特意要求工部增加的避雷針都沒起到作用,這才是真正令人頭疼的地方。
乾清宮被燒說明了什麼?
在言官噴子們看來,往常一旦有什麼天災,彆管是皇宮被雷劈被火燒,或者是地方上哪裡有了洪水地震之類的天災,基本上都可以歸咎炎皇帝失德,然後大家就可以噴皇帝,在限製皇權的同時還能替自己撈上一大波名聲。
可是自打永樂十三年起,一旦有什麼天災,就會有某些不知廉恥的小人跳出來說這是上天在警示天子,偏偏好幾次的天災都出現了官員貪腐的情況,以致於所有人都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
現在好了,大冬天的打雷,沒打在地方上,也沒在地方上搞得地龍翻身之類的天災,而是直接一道雷把乾清宮給劈著火了——那這是老天爺在警示誰?
或者說,這是老天爺在警告誰?
更不要說,那個不知廉恥的小人還遠在即墨。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基本上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朱老四對著生員的優待下手,對著田賦商稅下手,對著原有的各種製度下手,原本就已經引起了許多人不滿,現在不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噴他朱老四,難道還要留著過年?
大量彈劾的奏章如同雪花一樣飛進了宮中。
有彈劾朱老四不遵祖製的,有彈劾太子陰懷不軌的,有彈劾漢王趙王想要謀反的,有彈劾朱瞻基和楊少峰兄弟兩個胡作非為的,也有彈劾夏原吉等大佬屍位素餐的。
基本上就一個意思,朱老四這個皇帝不遵祖製,教子無方,識人不明,簡直就是古往今來所有皇帝中的恥辱,現在就應該趁著剛著過火的乾清宮還熱乎著,趕緊下個罪己詔,然後痛改前非,一切都回到原本的軌道上去,這樣兒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且更坑人的是,朱老四改了楊少峰當初定下的規矩,由收取版麵費改成了給投稿人潤筆費,又讓這些注重名聲的禦史言官們找到了一條好路子。
光在奏疏裡噴人又有什麼意思?
在報紙上噴人,不光能噴人,還能正大光明的混一筆潤筆費,連帶著還能讓自己的名聲傳得更廣,簡直就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噴他!
甚至於那些生員都以此繞過了生員不許議政的祖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不算議政。
反複確認了朱老四沒在乾清宮大火中受到什麼傷害或者驚嚇之後,楊少峰才指著自己的鼻子向朱瞻基確認:“所以說,我又被彈劾了?”
朱瞻基隨手將邊城遞過來的情報又遞給了楊少峰:“確切的說,不止是你被彈劾了。
事實上是咱們倆個是一起被彈劾的,就連罪名都大致相同,無非就是役使百姓,搜刮民間錢財,享樂無度,還有欺淩藩國君臣。
對了,定國公徐景昌,永順伯薛斌,還有吳克勤和吳克忠他們,都一起跟著被彈劾了,罪名跟咱們大致相同。”
“我這是刨了他們家祖墳?”楊少峰一臉的不爽道:“當真是老虎不發威,他們就拿我當病貓!”
“役使百姓?我倒是沒少讓百姓乾活,可是咱們哪次沒給錢?又有哪次給少了?還有搜刮民間錢財?關我屁事兒!我家又不缺錢,明明就是夏老摳的戶部銀行在搜刮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