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腹背(四)(1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534 字 10個月前

千算萬算,還是棋差了一招。據突圍而來這個親兵口述,江東戰局一開,官軍便蠢蠢欲動,現下已然兵分兩路,羅尚文一部圍攻大獲山,羅文垣一部搶奪北方渡口。

大獲山東麵的宋江在這裡略呈個“乀”型,正東水勢湍急,要渡河,隻有北麵一處可過。按照戰前安排,把守渡口兩岸的是作為殿後部隊的劉維明部。此時其已經開始與來襲的羅文垣部官軍激烈交戰。

趙當世心如雷震,怦怦亂跳,這時間差把握的如此到位,說明官軍是早有預謀。難道說,不久前與二羅的來去交涉,他倆僅僅隻是逢場作戲?偷雞不成蝕把米,算計彆人,不想卻反被算計。他自不知,馬乾心如鐵石,早便擬好了休書,與馬張氏斷絕關係。幾天前,二羅便在他的許可下已經開始籌劃攻山事宜。虛情假意與趙當世來去,正是為了懈他之心。

反思之下,以為官軍不敢輕舉妄動隻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自以為是之下,把他人看輕,如今就得承受其產生的惡果。

隻是木已成舟,也不是自怨自艾的時候。趙當世向東看了看,心裡有些躊躇。袁韜未破,強敵又至

,真個是前有狼後有虎。他在想,是立刻動身救援大獲山還是再觀望一陣,等東麵分出勝負再動?

尋即他做出了決斷。袁韜這次不破,無關大局,下次再戰即可;而大獲山為己軍輜重錢糧囤積重地,根本所在,一旦失守,則自己就將為無根之木,到那時,不需敵軍再來,隻怕白、劉二人就會先把自己綁了向袁韜贖罪。所以二羅才是附骨之疽,不可不除。

既已決定救援大獲山,東麵戰事自不可再拖。時間緊迫,他強行鎮靜,首先派塘馬往侯大貴處通知他行動。時快至傍晚,侯大貴一軍尚未動作。他正是趙當世用來徹底擊潰袁韜的一支奇兵。原打算再過一陣子,等澗槽溝那邊膠著再令他動手,但時不我待,隻能讓他提前出擊。

另一邊,立刻叫來楊成府,集結洪山廟全軍。駐防此地的兵士俱為馬軍,約二百人,他們本在有條不紊地執行各項命令,忽而受召,全都一頭霧水。內中有幾個心思敏捷的觀察到趙當世與楊成府的神情,猜到幾分,卻也不敢隨便言語。

趙當世對眾人稍敘情況,隻說是棒賊偏師偷襲大獲山,並不涉及官軍。看似幾字不同,其中大有文章。若是棒賊,戰力偏弱,且說到底己軍還是麵對一

個對手,兵士們的心裡未必浮動。一旦將官軍抖出來,不說其他,隻恐兵士驚駭,以為陷入被夾擊的絕境,未戰先怯。

楊成府接著訓斥幾句,便陸續下山。臨去前,趙當世不忘留下幾個心腹,繼續操持洪山廟上旗幟——帥旗乃一軍之魂,穩定軍心之物,若倉促之下,收旗席卷而去,東麵尚在苦鬥的兵士不明情況,很可能引發恐慌,造成全線的大潰敗。當然,他也派人傳信給了侯、徐、郝等人,一方麵讓他們安心作戰,一方麵也督促他們儘快解決戰鬥,及時回援。這幾人身為軍中高層,性格雖然各異,但火燒眉毛之際,他們對於輕重的拿捏趙當世還是比較放心的。

官軍此番進兵,戰略意圖明顯。即是搶先奪取北麵渡口,將趙營主力堵在北岸。大獲城隻留駐王來興一部,守備空虛,猛攻必下。趙當世自不能讓對方的計劃得趁,連連發塘馬探聽渡口戰事的同時加急行軍。

劉維明作為殿後部隊,眾有二千。原本他的指揮所設在北岸賀家灣村中,離洪山廟不遠。敵襲突來,南岸吃緊,他隻來得及派人向趙當世打個招呼,便儘拔北岸伺機支援土埡壩子的一千餘人,向南迎敵。當二百馬軍抵達渡口北岸時,劉維明全軍已經過江。

渡口未失,趙當世舒了口氣。這邊之前隻有一座老橋橫跨江麵,橋小而窄,大軍難過,為了方便過人趙營臨時搭設了十餘座浮橋。此處若失,官軍隻需放火焚毀浮橋,留少許人馬堅守南岸,那麼趙當世與他在北岸的大隊人馬就隻能望江興歎,坐視大獲城陷落了。

攻擊渡口的羅文垣手下有兵一千二百,其中銃手數百,火炮數門。劉維明的部下在官軍火力的強襲下成排斃命。他心知所守之處極為重要,心存必死之念,縱有不支,還是竭力督軍死戰。

相比於趙營原班人馬,劉維明部的戰鬥力明顯有差距,就是較之同為棒賊出身的白蛟龍部也有不及,是以趙當世布置給他的任務主要就是在後方防守、待機支援。此一時彼一時,原先的後方瞬成前線,渡口的得失攸關全局,劉維明心知肚明。他亦深知袁韜睚眥必報的性情,自己若敗,是萬不可能得到他的寬恕的;投降官軍?向年洪承疇等人殺俘的事猶在眼前,前人有鑒,豈能重蹈覆轍?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豁出命去,死守住戰線。

百忙之中抽眼回看,卻見身後兩百馬軍正在渡河,心情略慰,扯嗓大呼:“千總親率大軍增援來啦,兒郎們還不趕緊賣弄精神,不可叫彆家人馬看輕了

咱!”一聲令下,周遭十餘名親兵也都照他原話呼喊起來,趙當世趕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軍。

彆看短短的一句話,起的作用卻很大。趙當世的到來就如一顆定心丸,使得正開始有些浮動的劉營軍心登時平複下去。趙營主力此前屢破官軍,劉營兵士雖沒親眼見過,但也佩服得緊,此刻聞訊,皆以為有勝機,更不願在友軍麵前墮了自家威風,無不振作起來,奮勇向前。

羅文垣明顯感到壓力陡增,正疑惑間,哨騎來報,說是從北岸又渡過一支人馬,人數不明,但馬軍不少,貌似精銳。他不由有些慌張,難道姓趙的已經解決了江東戰局,全軍回援了?若如此,單憑自己,未必遮攔得住。

他複派哨騎仔細打探,又著人去大獲山查看攻山進展,同時,適當將陣線向後挪了挪——若真個是趙營大軍趕來,戰鬥太過膠著就難以脫身了。

趙當世自然不知道因為他的到來,南岸的戰事有了微妙的變化。他依舊心急如焚:大獲城音訊全無,不知情形;渡口這裡也明顯被壓製著打。整個勝利的天平似乎正向官軍傾斜。

劉維明尋到他前,喘著氣問道:“千總,帶來多少人?”

“二百。”

“二百?”劉維明一呆,俄而整張臉扭成苦瓜狀,“狗日的官軍上千,小人已經快頂不住了。”

趙當世軍中老人,哪會看不出此間險峻形勢,隻是臉上波瀾不驚:“劉頭領勿慮,我為前部,大軍在後,片刻便到。你隻要嚴督兵士力戰,趕在大軍來前守住渡口,便是大功一件。”侯大貴、徐琿他們何時能夠解決袁韜,他心中也沒底。“大軍在後,片刻便到”雲雲,隻是為了安穩劉維明之心,三分真,七分虛。說真,那是因為就在剛才,郝搖旗派人來到言說自己已帶著剩下的兩百兵士趕在路上。他另外三百人,卻是暫時交給了徐琿,還在澗槽溝激戰。

劉維明也不管趙當世言語可信度幾分,屍山血海,他也經曆過多次了,不在乎多這一次。便咬咬牙道:“那好,還請千總看小人表現!”說完,招呼左右,扭頭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