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濁酒(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166 字 10個月前

說起來,還是徐琿主動向趙當世提出想要茅庵東這個人的。徐琿雖寡言少語,但外冷內熱,很講義氣情分。他看到茅庵東的莽直,就會沒來由想起當初的郝搖旗。即便他與郝搖旗的關係並不密切,但茅庵東的身上有些許郝搖旗的影子,雖不深,卻也不阻礙他產生天然的好感。

“效節”二字也是昌則玉起的,此名出自五代後梁大將楊師厚的“銀槍效節都”。梁師厚

死於魏博節度使任上,後唐莊宗李存勖滅魏博後,將此軍置於麾下為親軍,並於胡柳陂之戰大敗後梁軍,為最終滅梁定鼎。昌則玉既看中“效節”二字蘊含的忠主之心,也有心將趙營的這支軍隊比成如昔日效節都那般所向披靡、拱衛老本的強軍。

起渾軍,是在無儔軍、效節軍外新設的一軍,下轄二千人,軍總兵為郭如克,參軍則為楊招鳳。郭如克由此一躍成為與侯大貴、徐琿並駕齊驅的營中柱石。如此安排,倒未出乎眾人的預料。因為此前,趙當世就不止一次顯露出要提拔郭如克的意思,而郭如克確確實實也不負重望,先後打了許多血仗硬仗,能力無可置疑,這位子坐的令人心服口服。可楊招鳳這邊,卻引來了不少非議。原因無他,在此之前,因罪受罰的楊招鳳職位僅僅是一個不入流的隊長,即便曾經當過中高層的軍將,但從區區個隊長轉眼就成了一軍的二號人物,提拔難免太速。況且,參軍一職雖

無實際兵權,卻負有輔助總兵決策、督查軍中秩序等重要責任,也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就能當的。觀其他二軍,無儔軍參軍覃奇功、效節軍參軍偃立成,均是老成持重之輩,現在楊招鳳不過二十出頭年紀,就擔負起如此職責,人心難服。

趙當世則有他的考慮。

第一,他有心提拔楊招鳳。這是眾所周知的,不單因為其兄楊成府的餘庇,更因楊招鳳本人心思純直,有大將之風。人的能力能在後台培養加強,但品質卻源於天性,在年幼時定型後即貫穿其人生始終。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當世用人,能力還放在次要位置,他最看重的是人的品性。楊招鳳雖然出身草莽,但頗有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這種不同尋常,便是他最大的閃光點。

第二,楊招鳳表現出的能力並不差。這種能力並非為人處事的能力,而是學習的能力。趙當世不瞎,自崇禎八年到今年,楊招鳳從一個少

不更事、渾渾噩噩的青澀少年成長為可堪大任的將才,這種成長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在飛速成長的背後,離不開楊招鳳勤懇的努力,也同樣離不開他所擁有的絕佳天資。趙當世一直堅信,行軍打仗是需要天賦的。有些人,打了一輩子的仗,最終還是會在陰溝裡翻船;而有的人,天生的敏銳性便會指導他主動繞開一些陷阱籬障,以最小的代價找到方案的最優解。行軍打仗有特殊性,對它的每一次嘗試都要搭上自己乃至成百上千人的性命。從這種昂貴成本的角度看,擁有作戰天賦的人,無疑是這個時期最寶貴的財富。而在趙當世心中,楊招鳳就是擁有這種優秀資質天賦的人。

第三,設立起渾軍的本意便是要組一支敢打敢拚的銳卒。反過頭來看無儔軍與效節軍,兩軍的數量都超過了起渾軍,確實給人中堅之力的感覺,但這隻是盾、隻是甲胄,防護有餘、進取不足。趙當世還需要一支矛,一支銳利的甚至有

些張狂的矛。軍隊需要活力,保守與進取相合猶如陰陽並濟,方能令全軍進可攻退可守。無儔、效節兩軍,總兵侯大貴、徐琿皆在三十五歲以上,參謀覃奇功與張妙手更是四十開外的人了。這年齡看似不大,但放在一支亟待新生的軍隊中,也說不上年輕。趙當世本人生於萬曆三十七年,今年剛好而立,故以他為標尺,營中三十歲以上的,都算做老人,而三十歲以下的,才算年輕人。郭如克二十八歲,楊招鳳二十四歲,這兩人的組合無疑是三軍中最年輕的。且他二人,一個狂中帶剛,一個柔中帶剛,相互配合既能保持軍隊的活力,又能保證秩序的穩定,十分得宜。作為尖刀軍隊的尖刀人物,如果自己還是一副保守不前的態度,上行下效,絕無法達到趙當世最初的期許。

在趙當世的力保下,楊招鳳如墜夢中也似走馬上任,他從未想過以一待罪之身,還能得到如此垂愛,感激之下,免不了忐忑不安。更看到

周遭同僚投來嫉妒或不屑的目光,更覺慚愧。好在,郭如克本人力挺他,對他與自己搭檔一事全無異議。有了趙當世和郭如克兩人的彈壓,營中那些不滿的聲音自然低了下去。然而,他們中好些想必都洗亮了眼睛,盯緊了楊招鳳想找他的茬,楊招鳳在主帥的扶持下爬上了參軍的位置,但坐不坐得穩,還得看他日後的造化。

起渾軍分前後二營,皆定額一千人。前營千總景可勤,參謀崔樹強。景可勤沒得說,既是川中大哥級的人物,又有率眾歸降並襲殺袁韜之功,給他一個千總,不高不低,恰得其所。崔樹強則與楊招鳳類同,也是越級提拔上來的。營中人對他這火箭提拔倒沒太多閒言碎語。他本來罪責就不重,立功又多,當初執意追隨楊招鳳下放甘當個副隊長時還有人替他鳴不平來著,加之他凶狠蠻橫是營中出了名了,自無人會去找他的不痛快。

後營千總宋侯真,因功,從郭如克身邊的

參謀改副為正。參謀楊科新,則是投順有功,給職嘉勉。

以上為趙營的主力三軍。總計一萬人,其中除了無儔軍後營主要承擔著後勤方麵的任務外,其餘所有兵力的主責都在於作戰。

除了三軍,野戰部隊還有飛捷營,馬軍一千二百,依然設總兵,韓袞擔任。孟敖曹、廉不信分彆為千總未變。

其餘親養司、特勤司、稽察司、教練司、內務司、錢糧司一如往常不變,與後來增設的市舶司統稱“七司”。

以上,是趙當世粗定下來趙營軍改的條陳框架,具體施為絕非短時間內可完成。所以,對於當下的趙營而言,迫在眉睫的,乃是尋求一個穩定的環境,悉心發展,養精蓄銳。對此,昌則玉等人殫精竭慮,擬出了許多計劃,但趙當世覺得都不甚靠譜。可他的心中卻不慌,因為他知道,趙營是否能安穩,不靠彆的,全靠幾日後與張

獻忠的那一次會麵。,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