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北戰(一)(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4538 字 10個月前

起渾營後哨在城內小駐一刻鐘,郭如克就催著部隊起身。才出城門,郭如克忽感眼皮直跳,沒來由地生出一種低落情緒。再走片刻,一直在前方帶隊的魏山洪卻突然轉馬來到他麵前。

“湖陽鎮來消息了?”郭如克暗有不好的預感,但嘴上如是道,“老景他們怕是到了。”

今日天氣不算太熱,可魏山洪竟滿臉汗珠,他急喘著氣聲音微顫,情緒緊張致使原本就有的口吃更加嚴重:“是、是,湖、湖陽鎮......湖陽鎮......敵、敵......已、已經......到了!”

即便話說不清楚,但僅憑著幾個詞,郭如克猶遭當頭棒喝。

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曾在奏疏中說:“先時賊避兵逃竄,今則迎兵對敵,左右埋伏,更

番迭承,則剿殺之難也。賊人人有精騎,或跨雙馬,官兵馬三步七,則追逐之難也。”用以說明流寇中馬匹眾多的情況。

流寇起於西北,素為產馬重地,又有與邊塞部落易物市馬之便利,日積月累下來,所擁馬匹數量遠遠超過正常比例。一般而言,一營之中,大頭領普遍有馬六七十匹乃至百匹、小頭領亦二三十騎,且皆體恤馬力,能夠善加利用。平時走動徙轉,多乘驢騾,不到戰時絕少騎馬,“唯以妻子牽之,衣服婦女器械等項,各載以驢,團聚同行曰老營”。是故機動性極強,往往輾轉千裡亦隻數日之工而已。

趙營起家晚,且一直以來缺少提高戰馬數量的手段和渠道,無奈之下才改弦更張,以步兵為重、馬軍為輔。此外因為多在四川、鄖陽等山地作戰,遭遇到以馬為主的敵人比例亦少,長期的客觀條件的影響造成了趙營上下基本對馬軍缺少必要的認知。

然而,趙營的短板卻是回營的長處。

趙當世自崇禎八年離開趙營後與回營就幾乎沒有了聯係,他與侯大貴等在回營中算是小軍官,對回營尚且沒有全麵的認識,更不必說當初地位比他們更卑微的郭如克以及根本就不曾在回營曆事過的景可勤與宋侯真。

預計中二日前還在唐縣集結、再過段時日或許才會開拔的回營兵馬的行軍速度完全超出了趙營所有人的想象。今日正午時分,回營馬軍早已進入了湖陽鎮。

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回營先鋒製大將兼左右翼統領馬。

景可勤一遍又一遍看著湖陽鎮側山坡上飄動著的一麵麵素白大旗,聽著左右兵士給他念

著上麵的文字。擁有這這拗口又冗長的頭銜的人無他,隻有回營大將馬軍左右翼統領馬光春。在昨日的軍議上,趙當世也特彆提過此人,此人乃大老回回馬光玉的幼弟,馬光玉死後即為馬守應效力,如果說張雄飛是回營鑿山碎石的鐵錘,那麼馬光春就是回營開河劈林的利刃。

遠處湖陽鎮低矮的城垣已然在目,不過半裡,起渾營的兵士就可將腳踏入這朝思暮想了一日的目的地,可是,景可勤卻是從所未有的恐慌。

“宋領哨與賊兵鬥,所部傷亡大半,宋哨官本人身中十餘箭,受困於北坡,請景哨官及早救援!”身畔斥候的喊叫聲一遍又一遍,景可勤在無比的喧囂亂局中反倒出了神。他從未想過,己軍伏擊的目標會反將一軍,將自己的部隊衝亂了大半。如此危局之下,對他而言已無關勝敗,隻論生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