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督師(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116 字 10個月前

二人靜立直到軍樂停歇,陳洪範突然咳嗽一聲,道:“九歲那年,曾有一遊方道人上門乞討,我給了他三文錢,那道人感激之下,還為我算過一命卦。”

“算了什麼?”

“偏財。”

“哦?所偏何財?”趙當世笑問,“是好卦。”

陳洪範回道:“不知,當時我問那道人,那道人又向我索錢。適時家嚴經過,見此情形,大怒之下將那道人轟走,轉回身就將我也抽了一頓,是以影響深刻,至今難忘。”

趙當世道:“可惜。”

陳洪範卻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偏財到底是什麼,我怕是永遠也摸不清了。不過,自那以後,我便多了一個心眼。”

“什麼心眼?”

“哈哈,說來慚愧。便是遇上事,無論結果如何,總是要努力爭取鑽營一番,就怕與我那命中注定的偏財機會失之交臂。因此,即便每每徒勞無功,倒也有一番慰藉在,不至於心灰意冷。”

趙當世默默點頭,似乎從陳洪範的話裡,聽出了些門道。

“哈哈,你說這楊閣老是不是魔怔了。不過聊幾句話,還時時記著時刻,當真把細。”陳洪範適時轉移話題。

趙當世若有所思道:“事必躬親,勞心勞力,非上位者應為。”

“賢弟的意思是?”

趙當世一笑道:“並無他意,隻是擔心楊閣老身體。”

從督門出來,趙當世與陳洪範

(本章未完,請翻頁)

相彆。陳洪範家眷都安頓在城郊磻溪湖畔的莊園,他出兵日久,回去看看。趙當世並沒有徑直歸穀城軍營,而是轉到襄陽府城中的一處酒樓,與內務副使陸其清見麵。

陸其清的職責一在與湖廣地麵的商幫接洽,二在與川中孔家聯絡。雖然經過繳獲、購買等各種渠道,趙營目前光堪用鳥銃就已有六千餘支,但趙當世很早就提出趙營必須具備自己研製火器的能力,前期工作亦由陸其清統一負責。他在去年七月就離開湖廣,走水路入川,拜謁了孔慶年,與孔家進行了當前工作對接與後續計劃的討論。然後在孔慶年的協助下,遍訪潼川、資陽、犍為、灌縣、茂州等地商賈,確定了采購硝石、生鐵、木炭、鉛子等等所需原材料的多條供貨渠道,並以孔家所在的沿口鎮為一級集散地,於川中、楚西沿路擇選了數個轉運中繼點。陸其清也是前幾日剛回到襄陽,到了範河城知悉趙當世駐在彆處,便馬不停蹄趕了過來。

陸其清對著親手繪製的冊簿,把一項項需要定奪的內容指給趙當世,主要囊括采購成本、轉運成本、消耗成本、中繼點的選取及相應建設成本、與孔家的合作關係、沿途清關打點手續及成本等等。趙當世亦不馬虎,他的原則是所有事情前期都必須經過他的確認與首肯方才得行,所以也耐下性子全神貫注。兩人在酒樓中一坐就是大半日,甚至連酒樓即將打烊左右酒客都陸續散去了仍不知情。

最後一項定完,趙當世長籲口氣,望著陸其清,覺著他原本極為白皙的皮膚都暗淡了不少,乃道:“老陸,這幾個月當真辛苦了你。”

陸其清道:“能為主公辦事,苦即是甜。”

“有關成本,你再去和老何細細校對。營中開支他最清楚,和他對完,方能定下我營能夠支撐的各類火器產量並采購各宗商品數量。”

“屬下明白。”

趙當世喝口茶解了解乏,徐道:“方才討論的皆在供應方,我營取材,還要以之製造。這幾月來,我與老何他們也不止一次來襄陽府考察軍器火藥局,總體而言,這些製局的製造種類繁多,但困於工匠熟練度與官府編製效率,產量偏小。滿足我營所需火器,必須得新設製局,牢牢控在自己手中方可。”

“主公英明,受製於人自然難以施展拳腳。”

“我準備擇日與楊閣老提新設火器製局的倡議。楊閣老銳意進取,此舉有利剿寇,他不會不答應。”趙當世說到這裡,忽而一歎。

“主公為何歎息?”陸其清正受鼓舞,見他反而憂愁,自是疑惑。

趙當世皺著眉道:“製局設立自是有利我軍,但對當前我軍的幫助,卻不見得太大。”尋即又道,“鳥銃、虎蹲、抬槍哪怕各號佛郎機,隻要我營肯花氣力,製之不難。可這些銃炮,打兵馬可以,摧堅拔寨,還差些意思。”

陸其清心裡透亮,道:“主公憂愁我營沒有大火炮?”

趙當世道:“正是。野戰勝易,攻城勝難。我軍基礎薄弱,經不起太大消耗,然翹首遠望,往後或許會遇上堅城。若再行螞附強攻之法,恐怕損失太大。湖廣等地軍器火藥局規模遠遜京師,從無製造大炮的經驗,沒有模子,手巧如陸樸一也難下手。”

“往後遇上堅城?”陸其清稍稍疑惑,卻未多想,轉道:“屬下在川中時,倒結識了一人,興許能解我營大火炮之急。”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