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底,明廷與清國的和議不了了之。十一月,清國再次分兵破邊攻入明境,並迅速肆虐到京畿、山東等地。
阿巴泰等清將出兵前,黃台吉曾對他們叮囑過要對大明境內的流寇善加撫慰,“申戒士卒,勿誤殺彼一二人,致與交惡。如彼欲遣使見朕,或有奏朕之書,爾等即許傳達”,欲圖打著匡扶施政無能的大明江山的旗號,拉攏流寇。
然而事與願違,清兵在大明境內攻城略地,橫行無忌,一支分隊卻於本年正月在海州為小袁營兵馬襲擊而潰敗。回頭再看,這支清軍分隊實則當時人數並不多,駐紮海州城外收攏軍資並未料到小袁營兵會突然到來。因秉承黃台吉“和睦流寇”的政策,當地清
兵起先尚在動搖,戰意不濃失了先機,但小袁營有備而來,占據人數優勢亦頗驍勇,輪番遞進接連不斷,清兵抵擋不住,退城據守,小袁營始才退卻。
小袁營這一戰規模收獲雖說都不大,但卻是清兵此番進犯以來的唯二的敗仗——清軍負責牽製遼東明軍的多鐸部去年底也被鎮守寧遠的吳三桂率軍擊敗——袁時中經此聲名大噪。
“袁大掌盤子劫富濟貧,怎麼還殺起了韃子?”趙當世笑問。
“俺們終究是漢人,殺韃子義不容辭!”袁時中朗聲回應。
趙當世笑著說了聲好,心下當然知道袁時中驅逐外虜自是一份心,但希望借著殺清兵的功績向大明朝廷獻媚求和恐怕也是重要意圖。此等不足為外人道的事趙當世心裡清楚,自也不會主動將它戳破。
方國安道:“袁大掌盤子有忠貞之心,素聞趙太保仁義無雙,胸襟似海,看在袁大掌盤子報國心切的份上,能否為小袁營就撫之事牽線搭橋呢?”說著看了一眼袁時中。
袁時中隨他聲落,立刻起身跪地,殷切道:“若得趙太保收用,俺小袁營一定全心為國,不敢再生二心。俺袁時中願為趙太保粉身碎骨!”
趙當世忙將他扶起道:“袁大掌盤子言重了,我等都有為君為國之心,理應同舟共濟,共紓國難。貴軍善戰之名趙某久仰,苦於無緣接觸。今日相見,大慰平生。國難當頭,自是全力相幫。”
袁時中聞言大喜過望,連忙再拜,趙當世臉上笑著,卻暗自思量對袁時中的安置。畢竟袁時中曾是李自成的人,要是投靠自己,相當於公然挖了李自成的牆角,李自成勢必不會善罷甘休,箕山大鴻寨辛辛苦苦走一趟便成了鏡花水月,從長遠看來不劃算。可要不是不把袁時中庇護在趙營的羽翼下,就算替袁時中爭取來了朝廷的敕封,以李自成的秉性,自不會容忍小袁營繼續存在側畔,十有八九會發大兵攻擊,到那時,趙營無法援助、其他各路官軍定也不會趟這混水,小袁營覆滅可見,招安終究白忙一場。
坐回位上,趙當世沉吟不語,方國安與袁時中互相看看,皆忐忑不安。過了好一會兒,才由方國安出聲詢問道:“趙太保,可是還有什麼顧慮?”
袁時中咬牙堅聲道:“俺們小袁營報效朝廷之心天日可鑒,趙太保若還信不過小人,小人也認命了!”說著屁股一抬,拔腿就想走。
“且慢!”趙當世大手一立,“袁大掌盤子誤會了,招安的事,包在趙某身上。”
袁時中臉色這才緩和下來,正立堂中恭敬道:“趙太保要有什麼吩咐,但說無妨。隻要是小人力所能及,絕無推辭!”
趙當世麵凝如山,霍然起身,與他相視對立,兩人都是體態魁偉之輩,此時猶如兩株蒼鬆挺拔,直讓五短身材的方國安觀之自慚形穢,坐著不敢動。
“袁大掌盤子是真豪傑,我趙某信得過。”趙當世先說一句,“趙某說了招安可以辦到,那就一定可以,袁大掌盤子把心放在肚子裡便是。”
“小人遵命。”袁時中微微低頭。
“但要走趙某的路子,就要按照趙某的章程來。”趙當世肅道,“淮上非久居之地,袁大掌盤子要保存身家,必須另擇去處。”
“什麼去處?”方國安與袁時中異口同聲問道。
趙當世沒直接回答,而是起手向天一指,目光順看過去,方向卻在東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