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權衡(一)(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7280 字 10個月前

“以退為進的好策略?”吳三桂眼皮一抬。

陳洪範點頭道:“不錯。遼東不比湖廣、陝西等地官軍相連互為支援,困守一隅,獨木難支。暫時投降闖逆,保全軍民,臥薪嘗膽,待來日良機再揭竿而起,是最明智之選。”接著佯裝訝異,“難道以吳爺睿智,早前進京不是這麼打算的嗎?”

吳三桂輕咳一聲,突然慨然道:“當然!闖逆謀害先帝,與我吳三桂有不共戴天之仇。我豈能真心屈居他下,受他驅策!”

陳洪範撫掌讚道:“吳爺忠肝義膽,陳某敬佩萬分。”又道,“是以陳某才會對吳爺突然回師山海關大惑不解。唐通雖不足道,但是闖逆的走狗,吳爺趕走了他,蟄伏大計不就一朝付之東流了嗎?”

“嗯”吳三桂重重地呼了口氣,欲言又止。

陳洪範接著道:“驅走唐通向闖逆宣戰,雖為壯烈之舉,卻實非長久之計。”

吳三桂雙眉微聚,道:“那麼陳公以為該怎麼做才是?”

“無他,卑顏厚禮,向闖逆請罪。”

吳三桂歎道:“決意回攻山海關時,我就沒想過再屈膝李闖了。”

陳洪範疑惑道:“恕陳某冒昧,吳爺究竟為何臨時改變主意,冒這大險?”

吳三桂躊躇再三,陳洪範正色道:“吳爺但說無妨,陳某對天發誓,若事後將吳爺所說的話向外人透露半個字,天打五雷轟。”

“唔”吳三桂呷口茶,對吳國貴使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眼色。

吳國貴見狀,呼喝一聲,登時間,堂內所有婢女仆役儘數退去,連帶將門也嚴嚴實實地合上。空蕩蕩的堂內唯有燭火搖曳,顯出幾分沉鬱。

“陳公,我吳三桂敢做敢當,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也沒什麼好隱瞞的。”吳三桂眼神炯炯,“與闖逆決一死戰,實迫不得已。”

“願聞其詳。”

“先前闖逆派使者招降,封官許願並答應我保有軍隊,我便有忍辱負重之心。怎料行至豐潤縣附近,忽聞闖逆在北京大肆拷掠官紳劫奪財產,端的是滿心震駭。想我關遼兵馬自上而下,多在遼東有產業,若依闖逆這個做派,恐怕今日投了他,明日就將一無所有。”

遼東為九邊之一,與其餘邊鎮本無太多異處,隻是在前遼東總兵李成梁任上逐步開始地方軍閥化,內中一個最顯著的標誌便是大到總兵、小到守備,人人都開始自養家丁為砥柱。

家丁古已有之,一直以來並不成規模,但嘉靖年間由於北寇南倭禍亂不短,少數家財豐厚且畜養有較多家丁的軍官逐漸發現家丁在戰鬥中的勇悍遠超營兵或是旗兵,遂開始有意識地擴充家丁數量。直到嘉靖朝馬永因畜養家丁“獨雄於諸鎮”而升任遼東總兵後,其他軍官亦爭相相仿,不斷增加畜養家丁。

家丁的來源龐雜,多為套丁降夷等精猛之輩,為保持家丁的強度,軍官們會優先給家丁配給最好的武備,連例銀也是普通兵士的數倍不止。如此一來,本身素質優異又有豐厚供養的家丁所具備的實戰能力自非戰技低劣、缺餉少糧的普通兵士可比。然而家丁因是軍官私募,故而不在大明軍籍之列,養費由軍官自籌。軍官為了維持一定量的家丁,不得不廣開財路。虛造兵冊領朝廷餉銀用於養家丁隻能算是常規操作,但凡有點能力手段的軍官都會把手伸向兼並軍屯田地、壟斷邊貿市場等方麵。這便直接導致了遼東軍隊軍官利用職權之便插手當地政商,權力越大插手的力度就越大,攫取的錢財就越多,就能畜養更多的家丁鞏固自身勢力,成為一個閉環。

嘉靖中期之後的中級軍官大多都能畜養百家丁,可家丁的待遇也隨著時間推移水漲船高,以至於一名家丁一年糧餉折銀需耗四十五兩,幾乎相當於一個正七品知縣的年俸。此外軍官用於交際打點也需銀錢,隻靠吃空餉等手段仍然入不敷出。於是軍官們又想出了新的法子斂財,比如經常出塞搶劫蒙古、女真部落的錢財、牲畜、馬匹等;私自擴大朝廷賞賜養廉田的規模;借錢給家丁然後家丁以戰功或戰利品抵債的“準折之法”,諸如此類等等。更無良或是沒有門路的,則乾脆鋌而走險,“出邊趕馬,以圖印賣”、“殺良冒功、虛報戰功”,總之百計增收。

畜養家丁的風氣在萬曆朝達到鼎盛,僅當時遼東總兵李成梁一人畜養的家丁就達到了三千餘。遼東一鎮,各級軍官的家丁數量便達八千餘人,占鎮內駐軍的十分之一以上。這些家丁的確戰力不俗,無論對上蒙古還是女真部落,小規模激戰大多能打得有聲有色,甚至壓過一頭。隻是一旦出現區域大規模的征戰,家丁的數量劣勢就會暴露出來,軍官帶領賬麵可觀的部隊作戰,卻隻有十分之一二能有效擊敵,其餘大部分都是被盤剝到無以複加的士氣戰技低迷的兵馬。強弱兩級相去太遠,自是無法保持穩定的作戰水準,這倒能算作明軍通常慣於小規模戰鬥,大規模集團作戰就一塌糊塗的原因之一。

回到吳三桂目前統領的關遼軍身上,經過李、祖、吳等頂級家族在遼東的深耕細耘,如今的關遼軍中隻要有些身份地位的軍官大多在遼東開枝散葉,有著自己穩固的產業,或是商鋪、或是莊園、或是牧場,各不相同。這是他們穩定收入的來源,也是他們維持自身實力的保障,即便像陳洪範這樣遠離故土數年的遼東老人,其實在遼東許多地方仍然擁有大量的動產與不動產。

吳三桂的意思表達的很明顯了,李自成原先許諾他父子封侯、保留軍隊,是他期望的,所以他能向大順傾斜。但順軍隨後在北京展開酷烈的追贓助餉行為,則讓他不得不退縮再三考慮。按照順軍的抄掠的標準,恐怕吳三桂、吳國貴、郭雲龍等等軍將都難以逃過拷掠。雖說李自成可能會對吳三桂以及關遼高級軍官網開一麵,可廣大關遼中下級軍官難被全被周顧。他固然是關遼軍的統帥,但偌大關遼軍並不是他一個人的軍隊,他要保持自己在軍中的絕對領導權,就不可能不顧及整體利益。吳三桂對李自成並不了解,對大順軍也並不信任,當他所代表的集團的核心利益被觸碰,他自然而然會產生極大動搖。

陳洪範暗自點頭,心道這便是吳三桂會突然與大順反目的第一個理由。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