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明誌(二)(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159 字 10個月前

趙當世回禮請遲起龍坐下,互相寒暄幾句。得知遲起龍隸屬清國八旗鑲紅旗漢軍固山額真石廷柱麾下。石廷柱祖上本是女真人,為建州女真瓜爾佳氏,其家親近大明,世代任職明軍,其父名石翰,後取“石”自冠漢姓,他遂以石廷柱為本名。

天啟二年努爾哈赤攻打廣寧,石廷柱投降,而後隨軍屢建戰功,成為清軍猛將。遲起龍雖在石廷柱部下,但實際身份是禮親王代善的包衣,身份不凡。郭如克坐在旁邊陪同,聽到遲起龍自稱是代善的奴仆時暗自不屑,但反觀遲起龍,卻是滿臉自豪。

遲起龍此前曾受多爾袞的委托取道蒙古抵達陝北將多爾袞的國書轉交給了榆林衛大順將領王良智,這次來西安,同樣取道蒙古,自是輕車熟路。不過趙當世從遲起龍處得知,王良智在月初已經死了。

“鄙人途徑榆林衛,兵荒馬亂,似乎將有戰事,打聽旗號,卻是貴國孫督師清野為攻城準備。所幸王將軍庇護,順利渡險,但離開不久,就聽說王將軍被人殺了。”

“闖賊無道,自相殘殺猶如家常便飯,王良智會死,不足為奇。”

趙當世嘴巴上這麼說,心裡想的卻是另一番。王良智身為大順製將軍,封爵確山伯,又鎮守榆林衛,位高權重,能殺他並迅速安定局麵的不消說隻有不久前從山西轉進的高一功了。高一功是李自成親戚兼左右手,去榆林衛大體是得到了李自成的授意,所以有恃無恐。至於高一功為什麼突然殺死王良智,最大的可能便是高一功覺察到了王良智與清國使者遲起龍之間的往來。眼下正值順軍喘息定神的敏感時期,北京情況不明、孫傳庭步步緊逼,榆林衛作為交通要點乾係重大,高一功定然無法容忍王良智有一絲半點兒的反複可能,以至於寧願錯殺也不放過。可笑遲起龍現在坐在這裡扼腕歎息,卻尚不知道,自己才是害死王良智的重要原因。

“我國知闖賊暴戾,僅一時之害。悖逆狂妄,早晚必不容於天地。睿親王體諒達情,念及與貴國昔日情誼並替天行道之義

(本章未完,請翻頁)

氣,毅然提兵百萬入關,吊民伐罪,為先帝複仇。協助吳三桂擊敗闖賊收複北京即是明證。”遲起龍挺直身板侃侃而言,“如今闖賊假號帶兵三百四十萬轉戰山西,實則潰不成軍,正該一鼓作氣將之殲滅。我國大兵從東向西,貴國軍隊則從西向東,兩下通力合作,定能除此國賊大蠹!”

話到這裡,清國的意思很明顯,想和趙當世聯手對付順軍。

趙當世暫不表態,先問道:“閣下來西安前,可去範京否?”

“不曾。”

“為何?趙某僅一帶兵的武夫,隻知道上奉聖意為國效力,國家大事,還需朝廷百官定奪。閣下不去範京覲見我國皇帝,卻直接來找趙某,怕是有些不合適。”

遲起龍聞言,並無半分窘狀,拱拱手道:“昔日,成王有周公、孝武有謝安,主信臣良,政事晏和。時下我國皇帝有睿親王攝政,貴國皇帝有寧南王輔佐,也是這個道理。我主尚幼、貴主尚淺,當前政事自交由能者為之。鄙人來找王爺,並無不妥。”

趙當世暗思道:“韃子經營關外年深日久,似這等漢人飽學之士亦為其所用,可見心有大誌。遲起龍不常來中原,反而對我朝政權實情了若指掌,韃子耳目通達,倒真不可小覷了。”想了想,又道:“話是這麼說,貴國既要出兵,但據我所知,兵馬到了真定府,就班師避暑了,何來聯手之說,切莫到頭來隻是騙我這裡空歡喜一場。”

遲起龍立馬道:“王爺無需擔憂,日前睿親王已請貴國北京舊臣王鼇永招撫山東,以我八旗固山額真巴哈納、石廷柱並吳三桂等軍護送,曉諭軍民,平定賊寇。山西這邊,亦派貴國恭順伯之後吳惟華出麵招撫,以我八旗固山額真葉臣等軍護送。山西、山東均有行動,不是單單賣弄口舌。”

趙當世尋思道:“‘招撫’兩字說得好聽,誰人不知恢複明土為虛,襲占明土為實。”但轉念想到葉臣,便問道:“貴國來山西的兵出動了?”

“鄙人來時兵馬就在北京籌備,想如今至少在路上了。”遲起龍答道,“葉臣是我八旗名將,最擅長攻城,山西多堅城堡寨,正好施展其技。”繼而補充一句,“王爺放心,無論巴哈納還是葉臣,都隻能算是我軍先鋒,待後續北京局麵安定,我國英親王、豫親王等必會率主力大兵後續抵戰,不破賊人誓不休。”

趙當世不動聲色,接著問道:“北都收複,可有我國太子並兩名親王下落?”

“未有。”遲起龍如實答道,“攝政王嚴加搜尋求索均未果,聽說都被闖賊掠去了。”

“薑瓖和貴國是否有關係?”

“這”遲起龍聽趙當世連連發問,略有警覺,沉吟不語。

趙當世見好就收,笑道:“且不論這些,回到正題。貴國仗義,為我國紓難,我趙某身為大明臣子,理當感謝。但貴軍此次入關,糜師耗餉,亦動元氣,想來等闖賊定了,得些補償是理所應當的事。趙某冒昧一問,貴國想要些什麼?”

不用說也知道,清軍入關,所圖不小。趙當世知道清國上下必有所謀,但好歹礙著麵子不好直接問,就委婉試探遲起龍。遲起龍奉命過來提出聯手,對後事的處分必也得到了多爾袞等滿清權貴的指示。

遲起龍顯然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抖大袖,毫不遲疑洪聲道:“我國耗費銀錢、折損兒郎入關,雖是義舉,但對臣民亦得有個交代。我聽從睿親王旨意,轉達睿親王意思,待闖賊平定,我國要的不多,效仿五代故事,請貴國劃昔時燕雲十六州土地犒賞我軍,兩國結為世代兄弟,永結友好。”

話音未落,便聽側方一聲巨響,趙當世急目看去,竟是郭如克此時忍不住拍案而起。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