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熱忱(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7031 字 10個月前

“該當的。”趙當世毅然點頭。

城內順軍降兵林林總總將近三萬,但正如李自成透露的那樣,可戰之兵並不甚多。趙當世準備從中擇選精銳馬軍八千,由李過、劉芳亮、袁宗第、高一功等帶領,補充軍隊。另外田見秀、牛金星等則正式辟為隨軍謀士,參讚軍事。其餘一些大順舊將舊軍,或送回範京安置任職中樞,或差遣給山西提領衙門負責彈壓地方。

從侯大貴此前送來的塘報中趙當世知道晉北局勢風雲詭譎,十分微妙,故而並不打算在太原府城停留太久,預計八月中旬,等到軍隊整頓完畢、晉中秩序稍稍安定且從陝西、河南等地綿延過來的糧線打通,便將繼續北上。

趙當世的軍事部署,將留廣文祿軍兩萬人在山西,幫助山西提領衙門建立,並與之合作鞏固局麵。

順軍雖然從此覆滅,但山西這兩個月自從明順混戰,治安大亂,各路勢力與土寇、流兵相合,紛紛起事占地為王。光太原府境內,陽曲縣有土寇閻汝龍、平嵐縣有土寇高九英、交城縣有土寇梁自雨、河曲縣有土寇李俊,此類等等各自興風作浪,荼毒百姓、擾亂秩序,山西遠遠稱不上安穩。

廣文祿曾在河南有過維穩經驗,把坐鎮山西的差事交給他再合適不過。此外,山西臨近前線,各省團練兵會陸續赴至,也需有他居中統籌,作為後備時刻支援。

北上的軍隊,主要由趙當世與郭如克率領。其中趙當世軍吸納部分順軍後共計五萬人,將走北麵大道直趨大同府,目的在於先把以薑瓖為首的晉北諸軍穩住;郭如克軍吸納部分順軍後共計兩萬人,將在代州振武衛與趙當世軍分道揚鑣。趙當世軍經雁門關向北過夏屋山去大同府城,郭如克軍則沿著夏屋山南麓通過繁峙縣東端的泰戲山平型關,進入大同府東部靈丘、廣靈、蔚州一帶,尋找早先便轉進此地的侯大貴軍,從而組成前鋒。

八月初七白露,雲銷雨霽的太原府明軍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前籌備,大同府鎮虜衛上空依然陰雨連綿,天色灰沉。

遭到清軍截擊的明軍雖說猝不及防以致陣列渙散,然而將士畢竟訓練有素,很快在各方軍官的指揮下收攏退卻。韓袞、馬光春、周遇吉、呂越、賀人極等部陸續抵達懷安衛西邊的鎮虜衛城,不久之後,接到消息的無儔營也在統製白旺及中軍官張先壁等人率領下來合。

鎮虜衛與天成衛兩衛一城同治,且地處宣府與大同交界樞紐,所以相較於其他衛城,鎮虜衛城的規模相對較大,城垣亦更加堅實。

集結在衛城的韓袞等明軍將士一邊加固城防,一邊派出遊騎打探宣府境內情況。從現有的情報看,突然出現的乃是大清英親王阿濟格親率的軍隊,數量粗略估計,當在兩三萬人的規模。雖在懷安衛城殺得明軍潰敗,但清軍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並未窮追猛打,隻稍稍追擊便回軍攻打懷安衛城去了。饒是如此,韓袞等人的心裡依然緊繃異常。

“阿濟格乃韃子名王,驍勇異常,此前不但在遼東與我大明為敵,更曾數次引軍破邊牆擾我大明腹地。早些年鬆山堡之戰,我大明本步步為營占儘優勢,也是這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之時於淺灘過海搶占筆架山我大明糧站,致使我大明功虧一簣,一敗塗地。他來此,可見韃子對晉北戰事之重視。”賀人極滿頭都是泥垢,兩手摳著泥塊,恨聲說道。

馬光春道:“阿濟格來此之前毫無風聲,可見必是處心積慮已久。他阻擋我軍北上,又把懷安衛攻下,是想斷了我軍與侯總管軍的聯係。”

韓袞握拳歎道:“侯總管孤軍深入,若無援旅,其勢危矣。”

馬光春直搖頭道:“何止危矣,阿濟格倒還罷了,我現在就怕圍困柴溝堡是韃子設下的香餌,吳三桂就是負責拉這香餌的引線。”

韓袞身軀一震,道:“你的意思,這是韃子與吳三桂聯手布下的圈套?”

馬光春凝麵道:“大有可能,韃子使這一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殲滅孫傳庭及侯總管兩路軍隊,再借勢進逼大同,以薑瓖那牆頭草的個性,還不是唯有納首稱臣而已。”

周遇吉一拳砸在桌案上,喧嚷道:“不成,咱們得速速出兵,支援侯總管!”

馬光春道:“隻怕來不及了。”又道,“如今我軍上下點齊了隻五六千人,懷安衛韃子在兩萬以上,強行闖之,非但救不了侯總管,還得把咱們也搭進去。”

周遇吉道:“那怎麼辦,眼睜睜看著韃子得逞不成?”

馬光春嚴肅道:“你還彆說,咱們力有未逮,侯總管那裡確實鞭長莫及。”接著道,“不但侯總管,咱們自己怕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呂越附和道:“老馬說的是,前方有韃子,背後還有薑瓖,咱們夾在當中,處境不妙。”

“薑瓖”周遇吉若有所思,剛撅起來的屁股重重坐了回去。

“侯總管讓咱們並無儔營儘數離開大同府城的做法是對的,既能聚力,也不至於為宵小所趁。薑瓖這人,眼裡隻有他大同府的利益,不可深信。他今日滿口我大明,保不準明日阿濟格殺進大同,就我大清叫喚個不住了。”馬光春說道。

“韃子就在眼前,薑瓖亦不可信任,咱們還能做什麼,難道就在這裡坐以待斃?”韓袞氣息急促,麵有憤然之色。

“諸位統製,可否容小生說兩句?”

此時,一個細柔文弱的聲音傳來,在一群軍官的洪聲豪語中顯得分外特彆。

“哦,穆先生,你來這裡。”韓袞循聲望去,招了招手。

那邊說話的是隨軍軍師穆公淳,他和偃立成等參隨並未跟著侯大貴去救柴溝堡,而是留在了無儔營中。本來此前軍議,他都和偃立成分處上首侯大貴左右,但眼下侯大貴不在,情況危急,眾軍官們又都心浮氣躁的,一時竟是把他忘了。

穆公淳昂首挺胸,輕輕挪到上首,白色的長袍在軍官們烏黑的甲胄中猶如一朵蓮花般明亮。

“先生有何高見,我等洗耳恭聽。”

侯大貴軍從河南打到山西,一路上穆公淳多出奇計,數次挽大軍於狂瀾之中,全軍自侯大貴以下,對穆公淳早沒了一開始的輕視,個個十分尊敬。

“小生之見,此時此刻,實乃我軍存亡之秋,所有諸事必須小心而行,否則一招不慎,難免拉全軍跌入深淵,萬劫不複。”穆公淳搖頭晃腦道,“我軍猶如行走鋼絲,雖方寸之間,更需謹慎拿捏,以求萬全。”

韓袞點頭道:“先生說的是。”

穆公淳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道:“小生想到四點,若能做到這四點,我軍未必不能在狂瀾中覓得一線生機。”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