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漢歌(一)(1 / 2)

蚍蜉傳 陳安野 7489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蚍蜉傳最新章節!

八月底九月初的晉北經了曆數月炎熱,已開始有了轉涼的趨勢。與此同時,各方總共十萬明軍野戰軍也開始對盤踞大同府東境的清軍展開大規模攻勢。

郭如克軍在作曈山取得大勝後快速挺進,從廣靈縣直插宣府,隻一日攻克懷安衛,並由此為依托布防,從而切斷了尚在鎮虜衛集結兵力的阿濟格軍與圍攻上莊堡的吳三桂軍的聯係。郭如克給趙當世寫的信裡明言“今韃虜連敗,首尾難顧,是為畢其功於一役之良機”,表示將竭儘全力阻止清軍撤退會合,並希望趙當世及早進軍徹底擊敗清軍。

趙當世當然不會留給清軍喘息的餘地,與薑瓖見麵次日,便即馬不蹄停,率領五萬餘兵馬開拔,走栲栳山北部通道往攻鎮虜衛,原先駐紮火石嶺城的韓袞、王進朝等部近一萬五千兵馬則負責提前清道推進。

晉北風雲,終化作狂風暴雨前的電閃雷鳴。

火石嶺城,趙當世與韓袞、陳洪範見了麵。

“屬下無能,致使侯總管為韃子殺害,數千兄弟死於非命。”韓袞偏著頭,紅著眼道。

數月不見,趙當世見到的韓袞雙頰內陷、神情疲憊,早沒了當初的神采奕奕,但一言一行,仍然簡潔有力,堅定不移。

“不是你的過失,是我來得晚了。”趙當世拍拍韓袞的肩膀,“晉北若無老韓你支撐著大局,尚不知形勢將惡化到何種地步。有你在,真是太好了。”

韓袞歎了口氣,道:“我老韓沒讀過幾句書,但曾聽到鳳子說些詩書。裡頭大多記不住,隻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記得特彆清楚。我既然穿了這身甲,不將韃子驅逐殆儘,七尺之軀有何顏麵複立天地之間?”

趙當世道:“正該如是。老侯雖死,卻為國為民,死得其所,忠節壯烈。斯人已逝,你我生者切莫沉湎悲痛,而是要用行動告慰其在天之靈。”

陳洪範搖頭道:“陳某這一趟沒派上什麼用場,否則說動吳三桂,侯總管也不會枉死。”

趙當世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吳三桂走上這條路是他自己的選擇,與陳公無涉。”

韓袞看了看川流不息的兵馬,接著道:“主公帶來五萬來人,加上火石嶺城這邊,將近七萬,再加老郭那裡,足足十萬鐵馬金戈。當前大同府將領王進朝已經帶兵清路,沿途收複了多處堡壘據點,大軍繼進無礙。且聽他說,韃子聚在鎮虜衛的兵力不過三萬出頭,以十萬對三萬,這一仗,說什麼也要贏下來。”

趙當世點點頭正色道:“你守城打敗了葉臣,老郭野戰打敗了尚可喜,這最後對付阿濟格的攻城戰,就交給我吧。”

宣府北部萬全右衛上莊堡,吳三桂似乎也心有所感。

圍攻十日,雙方十餘次激戰,吳三桂指揮近兩萬兵馬愣是打不下孫傳庭僅數千人防守的上莊堡。論實力,他麾下萬餘關遼勁卒加上久經戰火的邊軍,裝備與戰技並不比阿濟格的八旗軍差多少,但推著戰事的越加推移,他就越是有心無力。

或許正如白廣恩所說,圍攻上莊堡的將士們,缺少的隻是那一點心氣。

每當看著結發髻乃至披頭散發浴血奮戰的守軍,聽著對麵那與自己如出一轍親切熟悉的言語,進攻著的清軍兵馬都會沒來由得黯然失色。不因其他,隻因自己腦後那根小小的金錢鼠尾辮,實在是太過沉重了。

“都幾日了,連一步也未曾跨入堡城,照這樣打下去,何時是個頭?難道要等著英王回軍收拾局麵,將你我捆打一通嗎?”吳三桂坐在軍帳上首,氣得渾身發抖。看著下邊攻堡前一個個指天誓日滿口豪言壯語的白廣恩、牛成虎等人,就像看到一具具行屍走肉。

吳三桂說了幾句,在場眾將仿佛都成了入定老僧,無一理會,像高汝礪、武大定這樣坐得比較遠的,甚至都假裝閉目養神起來。

“白老哥,想當年在遼東,你也是一號人物,怎麼現在焉巴成這樣?”吳三桂滿臉不悅,等不到回應就主動點名。

“我焉巴?”白廣恩脾氣暴躁,被指責了心裡煩悶,忍不住道,“打了這幾日,哪次不是我部帶頭衝鋒,多少弟兄死在堡前,王爺都當沒看見?王爺要是覺得姓白的沒用,下次攻堡,姓白的把弟兄們叫回來,看王爺大展身手!”

吳三桂怒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你這是什麼意思?臨陣脫逃?”

白廣恩亦不相讓,挺身站起道:“指揮的是你、賣命的是我,我賣命如何、你指揮如何,戰場上真真切切都看得見。誰是誰非,一目了然!”

吳三桂拍案而起,牛成虎、高汝礪連忙將白廣恩按回凳子上,和稀泥好言相勸。

“不過話說回來,大同府戰事恐怕沒那麼容易見分曉,我等還有時間打堡子。”牛成虎皮笑肉不笑道。不單他,幾乎所有將領都基本知道了之前清軍八旗主力在鎮虜衛城、火石嶺城、作曈山三戰三敗的消息。

吳三桂搖頭道:“沒有時間了,英王要我等快速攻下上莊堡,前去鎮虜衛城會合。”話一出口,心中一緊,自覺失言。

“這”眾將聞言,各自有驚異之色,暗中對視。一直以來,在遼東翻天覆地、侵入大明腹地來去自如的清軍都給他們一種天下無敵的感覺,可是,清軍近期接二連三的失利卻讓他們發現,事實也許並非如此。尤其從當下吳三桂透露出的消息可推斷出,阿濟格在大同府的形勢恐怕已經非常不利,以至於到了需要大量增援的地步。他們嘴裡頭不吱聲,但心底皆列起十餘麵小鼓敲打不絕。

氣氛有些微妙,吳三桂輕咳一聲道:“大同府出不了什麼岔子,咱們做好分內之事便可。北京城可還有數萬大兵,還怕變天嗎?”

白廣恩冷冷道:“山東也還有數萬明軍。”

吳三桂板著臉道:“那又怎樣,礙得著咱們拿下上莊堡嗎?無論局勢如何,不拿下上莊堡,咱們的麵皮也都不要了!”轉而強自鼓足氣勢,昂首挺胸,“明日再攻上莊堡,我關遼軍做先鋒,不拿下堡城絕不退後半步!”甩下這一句、撂下眾人,心慌意亂地去了。

三日後,上莊堡仍然屹立,鎮虜衛城外圍,明軍正陸續集結。

從火石嶺城與作曈山退回的清軍返回鎮虜衛城與阿濟格本部相合,原先四萬八旗軍如今隻剩三萬出頭。阿濟格探得了明軍的進勢,期間先後派遣譚泰、石廷柱率兵往攻懷安衛,意欲打通退路。但郭如克在懷安衛建立了強有力的防線,兩萬餘明軍利用火炮鳥銃掘壕立垣極力阻擊,如銅牆鐵壁,絲毫不動。到了後來,非但清軍軍隊攻不過去,數千明軍驍騎四處遊弋戒備,清軍竟是連斥候哨騎亦插翅難飛。

阿濟格一麵罵著吳三桂廢物,一麵罵著尚可喜無能,眼見由栲栳山北部通道湧出的明軍與日俱增,隻能下定決心打一場防守反擊,再伺機衝破包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