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秦無雙都沒想到“華國第一家鉛筆廠”的名頭如此好用。
無雙鉛筆的廣告僅僅隻是打出一周,就產生劇烈反響。
這時候的學生是真的愛國。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相信實業救國的路線。再加上家裡不差錢。
得知無雙鉛筆是國貨,他們立刻拋棄洋貨,選擇加入國貨隊伍。
甚至他們還從廠裡拿鉛筆,自發到街上兜售國貨,還會在學校、街道掛橫幅,喊口號讓大家支持國貨。
秦無雙一開始以為這些學生是為了掙錢。畢竟這些學生拿的貨多,她給的都是批發價。但是有一次超出了她的意料。
這天秦無雙在鉛筆廠忙活,小華興衝衝跑過來,說有人找她。
她走過去一看,就見會客區有兩個人,一位是學生,一位是戴著眼鏡的中年人。
雙方介紹後,秦無雙才知道中年人是學院的老師,他想跟鉛筆廠定一批貨。
秦無雙看了眼學生,笑道,“當然好。您要多少隻?”
“我要一萬羅。”老師推了推眼鏡,“我們學校有畫畫專業,最是需要鉛筆。想問什麼時候能送到貨?”
無雙鉛筆現在賣得特彆火,大批量都要提前定貨。
秦無雙笑道,“一周之內肯定能送到您學校。”
兩人簽定合同,老師也付了定金。
等簽完合同,秦無雙再找學結算工錢時,學生已經走了。
秦無雙問老師,這學生叫什麼名字。
老師不太清楚,“他拿著鉛筆過來推銷,讓我支持國貨。正好學校也要購買鉛筆。我就過來簽合同了。”
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由於學生刮過來的這陣風,無雙鉛筆像一陣旋風在上海風靡起來。
短短一個月,上海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學院都用上了它。之前百信東家預估的九成都算少了。
在上海,華國人就得用無雙鉛筆,你要是用洋貨,就會被同班同學鄙視,認為你崇洋媚外。
人是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的,尤其外國人在上海發出不少欺壓同胞的惡劣事件,這些同學算是愛國意識覺醒最早的一批。
這些愛國學生也會給自己打氣,“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國產鉛筆,國產鋼筆還會遠嗎?”
雖說在民國賣鉛筆,秦無雙沒掙到多少大洋,但是看到這些孩子為了救國犧牲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她真的大為震撼。
她在這個時代一直處於遊離的狀態,甚至有時候她是急躁的,她希望快些完成任務,好救回她媽媽。
剛穿過來時,她看到這些學生舉行遊1行運動,她當時是不支持的。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北洋政府不會在乎這些學生,甚至他們會動用武力鎮壓這些學生。
她甚至覺得這些學生是魯莽的。可是她現在不這麼看了,這些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形為會惹怒當局嗎?
他們知道的,可他們還是這麼做的。
這些半大孩子,他們有的年紀比她小了十歲,為了祖國,他們不怕犧牲,在烈日和寒風中喚醒周圍麻木的百姓,她沒法不感動。
她切切實實的體會他們的矛盾和痛苦,也明白他們急於救這個國家的真誠與衝動。
她甚至想過告訴他們未來祖國會強大起來,但是這樣不管不顧的後果,她無法承受。
當這些學生舉辦義捐活動時,秦無雙都會捐出一筆經費,她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希望這些學生能夠得償所願。
秦無雙一連幾日都待在二樓,除了吃飯,她不曾下去,每天都是坐在窗前,看著底下熱鬨的街道。
蘇錦繡不明白她怎麼了,鉛筆不是賣得很好嗎?為什麼她反而不高興呢?
“東家,你是不是遇到煩心事了?”
秦無雙收回視線,看向蘇錦繡,“我在擔心這些孩子們。”
蘇錦繡探頭瞅了一眼,樓下是那群中學生拿著一包包鉛筆揚長而去,她不太理解,“這些學生過得比你我還好,他們家境都很好的。”
秦無雙點點頭,蘇錦繡這話倒是不錯,這些人的家境的確很好,但是他們的未來不見得好,這個國家會陷入混亂,這些愛國學子他們會怎麼做呢?興許會為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年紀輕輕就有可能死在戰場上,見不到新華國的太陽……
他們為了那崇高的理想失去寶貴的生意,這些可愛的人,他們的生命是那麼鮮活。
秦無雙漫步在街頭,不知不覺,她來到了法語進修學校。
這些學校的學生都是準備出國留學的,有些是因為語言不夠通順,有些則是因為錢不夠,在上海勤工儉學。
秦無雙看到許多學生上午在碼頭扛活,下午來學生上課。
這樣的學生家境算不得多好,但是他們努力在救這個國家。
她找到學校的老師,“我想設立獎學金。每年資助十名貧困學生去國外留學。不要求他們還錢,隻要求他們能夠加國報效。”
老師們大吃一驚,雖然他們很感動,但是也不得不提醒她,“去國外留學可不便宜。”
秦無雙是知道的,以前她看過不少民國,比如方鴻漸到國外留學四年,當時他留學的費用是死了的未婚妻家裡拿出的1300磅的嫁妝資助的。折合1.3w大洋。這麼多大洋都能買一架飛機了。
她一年就掏13萬大洋,這筆款不是一般的大。
秦無雙以非常肯定的口吻,老師們立刻找校長過來,商量資助細節。
“我們學校確實有許多好苗子,但是家境不好,一直沒湊夠留學費用。現在有了這筆錢,一定能夠上完學。”
校長得到通知,親自過來接待,兩人在辦公室裡商量了一個多小時。
沒幾天,校長就將名單送過來,還有十名受捐學生。
秦無雙還看到那個學生,她微微有些驚訝,“你這是?”
對方笑道,“我上回趕著去上工,沒來得及跟您打招呼。抱歉啦。”
秦無雙笑起來,將那筆傭金給了她,“這是屬於你的。”
女學生有些遲疑,“可是助學金?”
秦無雙搖頭,“這是兩碼事。”
女學生撓撓頭,在秦無雙的再三要求下,最終她還是收下了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