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安!”“爹爹!”妻、子喚不回來。“殺賊”聲中,悲鬱的辛棄疾來不及留其它遺言,便就此撒手人寰。
“可惜了!”辛棄疾在這擴大戰爭的節骨眼上與世長辭,韓侂胄的收複失地再次成為一個不符實際的口號,聞訊時,揚鞭指北的韓侂胄還曾歎息失去個最佳戰友,卻不知,辛棄疾臨終前的“恨此殘軀,阻我殺賊”並不是強烈想響應他,而恰恰是悲於不能回山東去與林阡並肩作戰……
秋風蕭瑟,天象迷離。
是夜,山東莒縣馬耆山的觀星台上,王敏和陳旭正為戰事籌謀,忽而齊齊色變,相視臉色慘白:“東南是隕了哪顆將星!”他們怕畢再遇年老多病,又恐是楊宋賢傷重不治。
“是辛稼軒……”林阡的聲音響在耳畔。最近,南麵動靜不小,林阡案邊戰報頻傳,看似緊張激烈,卻大部分是“增援”的調動事宜——但那些增援,真不如不要,來了就是噩耗。
想不到,眾多壞消息裡最震驚的是這條。
“辛前輩……”“辛大詞人?!”王敏和陳旭皆一驚,稍事平複,惋惜更多。辛棄疾是王敏這類山東義軍的前輩,武能上馬定乾坤,亦是陳旭這種書生的偶像,文能執筆動天下。
對於林阡來說,顯然意義更大,曾是他幼年不依不饒的仇人,卻也是後來指點明路的恩人、知己、同道,早已笑泯恩仇,隻歎時代錯過,如今見他壯誌未酬,痛惜之餘竟有隱約的感同身受。
“辛稼軒的王佐之才,管仲蕭何也比不上,可歎卻命途多舛、大材小用。”林阡帶著崇敬的口吻,給了辛棄疾這樣的評價;沉默片刻,遙望星沉碧落,他在心中承諾,辛前輩,您已萬事皆空,但山東義軍的薪火,必還會在晚輩手中傳承……
“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危害社稷,趕快死吧!”忍不住,林阡又罵。
九月底十月初,從方信孺掉進圈套到韓侂胄墜入陷阱不過短短幾日,就已有不少兩淮、兩浙的官軍儲備被征調至前線,因為是趕鴨子上架、臨時抱佛腳或啟用過早,不少兵馬甚至還不如上次北伐時的戰鬥力強。此外,由於上級將帥多半還在上任路上或是抱病、辭職、推卻,這些所謂王師一邊向北進發一邊有六成已經在心裡打退堂鼓,身心不協調,出發時占比六成,前推到邊境時快濡染到九成……
這般神操作,林阡也帶不動,山東金軍注定要因此緩釋,宋盟萬萬想不到會被林陌擺了這麼一道。
好在,重心的偏移對於宋盟來說未必全是壞事,楊鞍回歸後的紅襖寨剛好得到了短暫的修複,如此才能不負包括辛棄疾在內的所有故人……
好,好在哪裡,打敵人屢次不能命中,拖老子後腿從來精準,又害我盟軍功虧一簣!越想越氣,彆人鼻子冒煙,林阡全身都冒!:,,,,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