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王真乃神人也……”西夏軍久未勝仗,打得大汗淋漓、樂此不疲。
“林阡孤陋寡聞,隻知鐵鷂子,不知潑喜軍、步跋子。”嵬名令公自豪地說著麾下兵種,繼續嘲諷林阡。
蒙古軍不會知道,甚至,嵬名令公自己的麾下也不一定知道,其實很多地方都沒修好,還是破破落落搖搖欲墜,否則白玉京也不會中計。
是啊,半日的時間,能搶修多少?不過自我安慰罷了。
那為什麼會打出“完整防禦體係”的感觀來?對敵人,是視覺欺騙、心理催眠,讓他們先輕敵後重敵。而對自己人?如林阡所言,哪怕給立錐之地,有了底氣,自然就醒。治眾如治寡,治軍如治民,即使搶修得並不穩,站穩了就能戰穩。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話最重要的字從來不是關,而是那一夫。林阡還說,是這些人和長城、城池一起,統稱克夷門。
“什麼畫餅充饑,哼,這是望梅止渴吧。”嵬名令公嘴角藏一縷笑。
四境蕭條處,終於人聲鼎沸。
紛紛紜紜,混混沌沌,奇正轉化如圓環旋繞,
克夷門這大口袋套著西夏兵陣小口袋,使白玉京領軍左衝右突也殺不開個血路,山河險峻,容易自損,他也不敢隨意發揮武功。
白玉京頹敗之際,赤老溫這支何在?
正被林阡激水漂石、雄鷹捕雀!
林阡上策是把四萬蒙古軍都調走和伏擊,但自知不太可能,便希望自己能把赤老溫一擊即潰,再南下堵到白玉京身後、與嵬名令公夾攻,奈何長生門太強,又未遂;中策則是自己與赤老溫陷入膠著之際,由嵬名令公打敗白玉京的捷報來亂敵之心,打破僵局。
下策是嵬名令公讓林阡失望,林阡卻對孫寄嘯說:不可能失望。
是的,蒙古軍以為嵬名令公是我的必救,但我相信,他會破局,反過來救我。
“全軍大費周章,就為了等那個性格討厭的嵬名令公表現出色?”孫寄嘯看不慣。
“將領有點性格不是很正常嗎?並不討厭,還有點可愛。”林阡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真那麼有才?”孫寄嘯狐疑,“可是,我們信他,他信我們嗎?”信我們往北隻是戰術,往南才是戰略嗎?信我們會破釜沉舟幫他們守護銀川嗎。
“我跟他說,我的刀,雖然貫通隴右河西,卻沒有疆域,隻有山水。他會懂。”林阡說。
“行,那就走中策,我舍命陪主公!”孫寄嘯笑。
赤老溫反向拖纏林阡?可那也是林阡的阻北打南。還好有白玉京可以南下?那隻是林阡的圍師必闕!
“寄嘯,無需你舍命。再見,赤老溫。”嵬名令公給力,中策果然勝出,林阡便也突破了赤老溫封鎖,不需要回援嵬名令公,而是軋著敗軍去與之會合。
如夢初醒的赤老溫,不得不接受自己的下策、也就是眼前這現實……
此戰涉及三處,
開闊處,“林阡口號響亮卻偷偷北上”——可惜那地方,人數和地勢都不允許林阡對蒙古軍前後夾攻。
黃泉渡,“林阡妄想搶道去黑水,我這就去阻擊他”——有辜聽弦和仁多莊主先下一城,林阡走水路到鬼門關,能實現小範圍的前後夾攻。
克夷門,“林阡原來還是意在銀川……打克夷門,快,攻敵必救!”——林阡以義莊為北部起點、以克夷門夏軍為南部終點,造就了大型的前後夾攻現場。
背後怎麼可以隻繞道?背後必須包抄。
對西夏軍,不打怎麼知道自己強;對蒙古軍,不打怎麼知道自己弱。
林阡啊,那可是個說十幾句話都不會變一個字的主。赤老溫你不讓他夾攻,強行把他的上策打成中策是吧?他的包圍圈,強硬地對你越拉越大!轉眼間,你帶來的所有人,被他一口吞了!
ps:兀剌海城和克夷門,曆史上都有爭議,本書斟酌再三,前者選擇內蒙後套地區(一說甘肅省內,棄用),後者選擇銀川東北方位(一說銀川西北,棄用)。照舊,地圖畫在評論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