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水落石出,往事都像笑話:宋諜首領被木華黎寄寓“重振蒙諜”的厚望,蒙諜首領則是盟軍總軍師的妻子照顧他飲食起居。
因此就像照鏡一般,此刻陳旭心情和木華黎的一樣低落。
之所以林阡能及早趕到舊長城,正是因為陳旭他見微知著;但這場營救程淩霄的戰鬥,已經是麻木如陳旭能為林阡出的最後一策。
待到戰事結束,陳旭從那西夏少年口述的事實,推導出莫非凶多吉少的根本原因是穀雨保下“離恨天”帶出線索……本就強繃著的他,終於被這最後一根稻草壓垮。
“百裡少主,那個女子?你意下如何?”當年百裡飄雲愛上敵將,他曾精打細算過飄雲要如何才能割舍靈犀。
“星衍他,是盟軍的劫難啊。”當年江星衍禍害三軍,他坐在穀雨旁邊剝著橘子發出感慨。
當年自己是個旁觀者雲澹風輕,怎知道身為當局者切膚之痛?
晌午,盟軍反攻蕭鶴年以及追堵窮寇,有這樣那樣的人被擒拿或獲救或歸隊,莫非卻一直下落不明,儘管還可以稱之為“失蹤”,但俘虜們的說辭漸次趨於一致,
最可怕的事實終究垂直降落,打擊得陳旭痛不欲生:“主公……原來我才是盟軍的劫難……”
“陳軍師,敵我互間,你原是個受害者。莫要再自責了。”林阡本就因穀雨的死想給陳旭一些釋放心情的空間,如今設身處地,恐他將莫非出事的責任攬在自身,意識到心竅多的人容易抑鬱,便暫時讓他休整一段日子,“聞因,這幾日,煩請照顧好陳軍師。”
安慰陳旭是有必要的,但這個時間點他沒心情。
那個最可怕的事實也打擊得他肝膽俱裂——
莫非死了,遺骨也沒能剩下。
支離破碎還不解恨,敵人將屍體剁成肉泥喂狗。這似乎是細作被發現後的必然下場,可對於朋友,莫非他哪裡隻是細作!
日落時分,波光粼粼,天地染青,勝利的號角響徹疏勒河畔,戰旗飄揚,兵甲雪亮。
“將軍,你說過,你會榮歸……”孫寄嘯雖有心理準備,卻遲遲不敢接受莫非噩耗。不敢想,靜寧之戰一去不返,他再也等不回他的莫將軍了。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林阡同樣執拗,心裡明知不祥,嘴硬不認死訊,必須繼續找他。
“主公,都怪我等,行動不力。”金陵、厲風行、獨孤清絕等人紛紛自責說,是“一網打儘”行動的失敗直接導致了莫非的危局。
不久前不明就裡為報莫如之仇把莫非砍成重傷的靜寧舊將,聞知真相,更是悔不當初,淚滿鐵衣。
“這些年轉魄從未暴露過,卻因為我的疏忽而暴露,我隻是個小兵,他犧牲得太不值!”被救的西夏少年亦難掩沉痛。
“什麼不值?那個瞬間,他判斷的不是地位高低,而是誰能最快最穩地帶出情報。所幸你代他完成了使命。”洛輕衣帶他去見程淩霄,身為懸翦,她很了解:對於那西夏少年,成長總是一瞬間的事,對於莫非,決定犧牲其實也是一瞬間。
“莫非沉穩一世、衝動一時,每一步都是細作的最高水準。我沒有看錯人。”程淩霄對西夏少年語重心長,“我當年發掘他,是因他斷絮劍‘激中穩進’,你可知,細作最重要的是激,還是穩?”
“不是穩,是激?”西夏少年聽出音來。
“這個激,是內心永遠有著激昂的戰鬥意誌和信仰。”程淩霄點頭,“當年隻是金宋之戰,如今已經不分國彆,認知應當與時俱進——細作的意誌和信仰,是不負蒼生、不負本心。”
“聽程掌門一席話,晚輩更堅定了要傳承莫將軍未儘的事業。”西夏少年眼前一亮,轉魄一脈永遠以命接力。
回顧一整場西夏之戰,轉魄和長生天居功至偉,給予各自高層最多最確切的敵方情報,你來我往,旗鼓相當,
他二人冥冥中命運自有牽連,同期潛伏進對麵而又互害而亡——
長生天之所以被盟軍鎖定,一來是柴婧姿有柳聞因作時間證人於是長生天失去最後一張擋箭牌,二來,是莫非根據高娃的習慣性小動作以及“高娃與長生天親如姐妹的關係”終於確認長生天就是那個不經意間會流露相同習慣小動作的穀雨。
轉魄的死也確實是長生天臨死前護送離恨天這個順風耳出逃而加速。儘管離恨天並未把莫非就是轉魄的信息直接帶到成吉思汗耳邊,而是隻能遠程傳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