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凶多吉少(2 / 2)

南宋風煙路 林阡 4139 字 9個月前

調軍嶺,國安用、裴淵大軍曾經疲弱,柳五津又因負傷離開,當然可能有叛徒出現,那麼,國安用裴淵,全都沒有守得住調軍嶺?否則,金軍怎生能去打馮張莊?須知,除了取道調軍嶺,金軍沒有第二選擇,因為馮張莊以南諸縣,盟軍早先也儘數占領……

而,之所以用邵鴻淵、束乾坤去打馮張莊,更是因邵鴻淵、束乾坤曾經打過,非常熟悉彼處吧……

叛徒事,令徐轅再憶範遇、難免存留陰影,再聽得是邵鴻淵是先斷聯係再開戰,與當年薛無情打廣安如出一轍,不由暗叫不好。他一宿未睡、真氣調用過多,此刻又爭戰多時,難免有所疲累,加之要護背上的楊鞍,徐轅縱是天驕也非鐵打,此刻為戰而憂,難免被一兩個敵人得手。

武林天驕,本就無所謂刀光劍影,也習慣了流血負傷。

當此時,對方隻剩十人不到,徐轅一心回去救局,是以添了三分氣力,抓緊時機即刻硬闖,刀一掠,風雲動,煙塵飄蕩。倒下的金人,哪個傷口不是淺細,哪個臟腑都是損毀!不見血雨,卻聞腥風……

方才衝出缺口,不料又遇險況,叢林頂上,驀地斜衝下一把劍來,速度奇急,招法刁鑽,直對著徐轅要命!徐轅臨危不亂,馮虛刀聽風迎砍,鋒刃切入毫無偏差,竟與那人劍尖直抵,與此同時,歸空訣真氣亦逆襲向上,既準且狠。

那人勁力輸給徐轅,是以劍身略有擠彎,卻當然絕非等閒之輩,身輕一移,換位重發,徐轅自是覺察,轉身極速揮刺,砰一聲響,兩兵交碰,連串火花,那人落地之時,教徐轅看清楚了他是誰,是誰,還有誰的劍法,區區兩招,精悍與高強皆出,神,曼妙飄忽,骨,放縱癲狂――狂詩劍,解濤。

作為山東之戰金軍的主要將領之一,解濤隻負責與宋匪交鋒,而從未參與絲毫謀略,上戰場一定搏殺,下戰場儘量沉默。其實不止山東之戰,魔門時期直到現在,解濤都始終保持著這樣的姿態。那不是逃避,而恰恰是高傲,對薛煥,對金北前十。

就是這樣的一把強劍,蟄伏多年仍是金北第三,徐轅雖然不可能敗,腳步卻因他止住。當解濤阻在徐轅身前,其麾下立即一擁而上、圍成一圈,勢要堵住徐轅逃生之機,便在這時,徐轅覺察到背上楊鞍氣力難濟,唯能一手給他透入內力,一手持刀速戰速決,解濤劍也在手,怎肯輕易被他突圍,兩人如此纏鬥起來,不刻便有十餘回合,徐轅的刀一如既往,浩蕩禦風,高超神威,令得解濤次次驚撼,坐斷南宋的武林天驕,絕對不辱其名。

而解濤的劍法,與他的相貌全然相反,誰人想,這般嫵媚陰柔的美少年,手上的劍竟是狂風巨浪,風浪裡隱約有詩,帶著些秋季的肅殺,鮮血淋漓。

徐轅背負楊鞍欲儘快潰圍,既不曾怠慢武鬥,也眼觀四麵耳聽八方。卻就在這二十招末忽而腦後生風,背麵金軍又殺出一把兵器來,其戰力儼然不低於狂詩劍!

徐轅橫劈一刀撇開解濤、反手即刻推滾一式,力蘊萬鈞,拔城掩嶽,那人劍也如解濤般被壓彎,卻本身就是軟劍,因而任憑曲直長短,竟在刀麵上直接借力發揮起來――乾坤劍,束乾坤。徐轅聽楊宋賢說過,束乾坤駕馭軟劍隨心所欲。什麼光影螺旋,什麼任意伸縮,什麼空有招式難會其意,沒見過,怎可以說是無稽之談?一劍果然如此,其招妙不可言,軟劍劍尖還抵著刀麵,劍身卻已摺疊如浪,擠壓之力,竟有反守為攻之勢……

皆是如浪,束乾坤這等縱向跌宕的如浪,與解濤那般橫向發散的如浪,相彙時驟然在空間上給以了徐轅強烈威脅,徐轅雖說未到極限,卻也直感逆水行舟。狂詩與乾坤,劍劍構成舟底堅固的坎,一道又一道,此起彼伏,奔騰不止,搖晃顛簸,凶險異常。

不過,凶險何妨,馮虛一刀憑風舞,敢赴青天亂星辰,即使背負著楊鞍,徐轅也毫無敗象,賜予他們的攻勢才更凶險,馮虛刀來去翻飛氣魄為王!

那時人群之中,卻又多出了一個勁敵,束乾坤和楚風月的師兄弟,紇石烈桓端……作為這裡戰力高過束乾坤、解濤的人,他理當一到場就出手,風裡流沙刀卻遲遲在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