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十六(2 / 2)

梅達諾雷認為仁王會提速。

但幸村並不這麼覺得。

或許……

“再慢一點。”他說,“今天的天氣不錯,就算打上十幾個小時也不會中暑。”

梅達諾雷:“……你認真的嗎?”

幸村確實很了解仁王。

雖然比賽開場的基調是博格定下的,但仁王很快就決定順著博格,在持久戰上壓製住博格,拿下壓倒性的勝利。

既然要“壓倒性”,那索性極端一些。

將比賽時間拉長,將比賽節奏拖慢,但不能降低比賽的強度。打上十幾個小時,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這樣的比賽不是很有觀賞性嗎?想必看比賽的球迷也會滿意的。

職業網球手都能夠精準控製球的落點。

仁王和博格來回調動著對方,讓球擊打在底線邊角處,是壓線球的打法。

從第一球開始,他們就在互相較勁:誰先改變,誰就輸了。

而這種打法,除去比拚耐心,能夠得分,就全靠著對球的精細掌控。

博格是德國人,他擅長這個。他認為自己會有優勢。

但磨了大半個小時,終於結束的第一局,卻是仁王得分。

比分交替到40-40,最後的賽點由仁王拿下。

這一球仁王沒有突然更換比賽節奏,去打小球,而是依然用著底線截擊的技巧。網球的弧線拉得很高,在空中畫出完美的弧線軌跡,落地時將近垂直落地。

這樣的球理論上是很好回擊的,可回彈時,球落的位置更深了一些——這是幾次打在同一個位置後,旋轉的網球不斷在紅土場地上留下凹形,最後形成了一個有些明顯的下凹的小坑,而網球落在坑裡,旋轉讓它往上爬,卻在坑裡回旋了一圈才真正從坑裡回彈出來。

網球落地總會留下痕跡,博格不可能注意不到這一點。

但這一球的在坑裡的回旋時間比博格預計得要長,所以他揮拍時機出錯,回球失敗。

這不可能是意外。網球的回旋是在仁王的計算之內。

博格知道能做到這一點需要對球的精細控製和對球場變化的精準掌控。他看了一眼仁王,感受了一下自己的體能變化,交換場地後開啟下一局。

慢節奏的比賽反而讓這一球像是熱身,如果隻是這樣的強度,一直磨下去,或許在十幾個小時後比賽都不會分出勝負。

仁王當然不會讓局勢這樣發展。

他扔了扔網球,看了一眼博格,用出了在此之前沒有用過的新的招數。

旋渦牽引。

這實際上是溟之呼吸的第六式,同樣也叫旋渦牽引。仁王不太想將兩個息息相關且密切聯係的招數分彆取名。既然整個係列的網球招數都是以劍技為靈感,以劍技為基礎,那麼取名也叫同樣的名字就行。

回旋著的網球仿佛帶著詭異的精神力量,讓博格在看到網球時仿佛能看到網球背後的旋轉的旋渦,繼而不受控眼前產生眩暈感。

這是精神上的暗示和攻擊,會誤導對手,讓對手對網球的方位和速度產生錯估。

這樣的錯估在最開始是能被察覺的,就像是現在的博格一樣,直接意識到自己的眩暈是由於仁王的精神攻擊招數。但這樣的招式,就像是暈車一樣,即使意識到也找不到應對的方式。他必須要去感應網球,那麼就必然會受到精神力的攻擊。

哪怕閉上眼不看,也需要運用精神力去感知,那反而會更直接受到精神力的攻擊。

這一招便是精神力攻擊為主,旋轉技巧為輔的網球招數。

這一招和這一係列的其他招數一樣,並不局限於一個單獨的網球技巧。它不僅可以運用在發球中,也可以運用在抽擊中,截擊中,或者運用在扣殺上。這是一種意境的運用,甚至可以說是將完整的異次元融入了每一球當中。

人們判斷異次元這一招,是憑借意境和精神力顯化出來的“領域”。

但異次元說白了就是精神力與個人理解中網球意境的結合,不管顯現與否,隻要能將這兩者雜糅在一起運用在招式中,那就可以說是異次元。

將恢弘的招數切割,再完整地壓縮,展現在小的細節中,是很難的。

甚至可以說,將異次元重新融化,將整個領域附著在每一球上,這樣的技巧,是每一個頂尖職業選手必須要掌握的技巧。

博格現在還做不到,因此他還無法理解仁王正在做的事。

他能“看”到球後的漩渦。但這很像是仁王的精神力攻擊所附著的幻象。

這是在故意挑釁嗎?希望我使用漩渦的洗禮?博格這麼想著,強行壓下暈眩的不適感,集中注意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