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越來越大了。
按照天氣預報,決賽當天的氣溫會突破新高,運動場頭頂的天上一朵雲也沒有。比賽時間是上午,隨著比賽進行中,越臨近正午,陽光越烈。
仁王微皺起眉,為了這燦爛的陽光。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陽光很烈,對他而言不是壞事。這麼高的氣溫,會加大體能的消耗,而紅土場地的硬度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高。標準紅土場是不可能硬到乾裂的程度的,但紅土的軟度變低以後,網球的旋轉和回彈就會恢複。
應付標準紅土場是納達爾更得心應手。場地偏向於硬地的話,對仁王來說自然是有利的。
總覺得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這邊?仁王這麼想著,分明被陽光照射,卻很難得地心情不錯。
這兩個人的拉鋸式基礎對決是很有美感的。
每一次揮拍,每一個球,都像是網球基礎課程會教授的“基礎技巧”,是最標準的那種。直接拿著比賽錄像就可以當做授課視頻來使用。兩個人的網球練習量都很大,到了這個層次後長時間的練習已經讓他們的身體肌肉自動變成了最適應網球運動的形狀。如果仔細研究他們的揮拍和跑動,就會直接得到一份“如何在紅土場以最簡練的方式打球”的說明書。
在觀眾席的職業選手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場比賽。
他們甚至注意不到比分。
因為每一次得分看上去都有偶然性。並不是絕對的優勢,而是在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應對都做到最好的情況下,完全無法預測最終得分結果的比賽。
這樣的比賽對比賽雙方的體能和注意力的壓榨都是劇烈的。
仁王的額頭都是汗。他很久沒有這種汗如雨下的感覺了。汗水順著額頭劃下到眼眶後眼睛會有些疼,這時候仁王就有些可惜自己沒有發帶。好在他劉海很長,整理一下可以讓汗水順著劉海直接滴到地上。
他的呼吸在變得劇烈以後又會在幾次長呼吸以後重新變得平緩。
在紅土場的後場奔襲戰中,並不算快的比賽節奏能讓他始終調整好自己的呼吸頻率,以便用最快的速度維持體能的良好狀態。
納達爾則是另外一種應對方式。
他顯然大賽經驗豐富。已經握有十四個法網冠軍的他在紅土場堪稱皇帝。任何狀態的紅土場地該怎麼表現,怎麼應對,他都一清二楚。雖然仁王認為現在的天氣對他有利,但納達爾並不這麼認為。氣溫再高一點,高到高溫警報的程度,哪怕紅土真的開裂,他也能有應對方式。雖然法網沒有經曆過,但另外一些不那麼正規的紅土比賽,他是真的經曆過紅土被曬開裂這種事的。
經驗就是他的最大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如何應對場地,如何分配體力,他都有成熟的,成體係的方案。
他看出了仁王想要做什麼。年輕的選手試圖利用好自己身體上的優勢,打算讓比賽的時間更長。這是個不錯的方案,納達爾同樣這麼認為。越簡單的方式反而不容易有漏洞,也不容易偏離航道。仁王的年輕確實是他最大的資本。
至於持久戰,這也是陽謀。仁王實力足夠,才能讓比賽拖入持久戰。如果仁王實力不足,納達爾完全有辦法儘快結束比賽。
所以如果這場比賽真的變成了持久戰,那也是仁王的實力。
納達爾在儘力讓比賽快點結束,他在發揮自己的經驗優勢和技巧優勢。而仁王在應對這些招式,也在利用自己的實力拉扯住比賽節奏。
兩個人都不打算讓比賽節奏加快。納達爾有他最擅長也最容易發揮的屬於紅土場的節奏。
仁王同樣如此。
兩個人習慣也擅長的節奏限定在紅土這個場地的話,是具有一定相似度的。但節奏的拉扯沒有餘地也不能模棱兩可。哪怕隻是一個重音的差彆,對兩個人來說都完全不同。
“40-40!”
這一局又先後來到了賽點。在家屬席看比賽的立海大成員中,桑原忍不住吐出一口氣,摸了摸同樣出汗的額頭:“太緊張了,這場比賽。”
丸井吐槽:“你看上去比賽場上的仁王還要緊張。”
桑原看了一眼丸井在抖動的腿,想你不是也緊張嗎?
但向來體貼的桑原從不開口吐槽他心愛的紅發小夥伴。
南美人不好意思地乾笑兩聲:“哈哈,這畢竟是法網決賽嘛。而且場地裡支持仁王的人很少的樣子?我聽著歡呼聲都覺得要窒息了。”
“這種比賽環境仁王應該習慣了才對。”提前趕了一周語言科作業,專門抽出時間來看比賽的柳生語氣冷淡,“他剛成為職業選手,打青年賽的時候,支持者同樣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