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的態度讓宋錚感覺莫名其妙,仔細回憶了半天,他也沒想起來,自己是什麼時候得罪過這門小鋼炮,因為倆人壓根兒就沒有過任何交集。
就算是宋錚之前在華誼兄弟的時候,他們倆人也沒見過麵,離開華誼兄弟之後,他可是一直都忙著拍戲,馮曉剛人家更忙,手底下一大攤子事兒呢。
如果說,倆人有過什麼交集的話,唯一的一次,也是《大腕》劇組挪用了《生死線》劇組的資金。
這事兒要是說起來,宋錚才是受害者啊!
怎麼馮曉剛今天一來就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啊?
“錚子!你以前沒得罪過他吧?”吳繡波剛在就在旁邊,看了一滿眼,見宋錚進了酒店的大門,避開了記者,這才過來詢問。
宋錚皺眉道:“沒有啊!我能得罪他什麼啊!?之前壓根兒就沒見過麵,我這兒還納悶呢!”
宋錚現在是真的摸不著頭腦,說起來,他還算是馮曉剛的粉,但肯定不是鐵粉,對於他的作品,宋錚也不是一味叫好,例如那莫名其妙的《夜宴》,狗尾續貂一樣的《非誠勿擾2》,宋錚就特不喜歡,至於想要重現輝煌的《私人訂製》,更覺得粗糙。
但就馮曉剛過往的作品總體質量,以及他在電影行業中的奮鬥曆程來說,他值得宋錚尊敬。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作品永遠都往上走,任誰都會有起伏,就算是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彼得.傑克遜也不可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拍不出爛片,不能因為暫時的低穀而全盤否定一個人。
對於馮曉剛的幾部正劇,雖然不算完美的經典,但都值得人記憶,令人深思,證明了他內心的情懷,至少宋錚就喜歡。
宋錚自涉入影視行業以來,深深感覺到其中的艱難,編寫劇本,尋找資源,打通渠道,都極耗心力,遠遠不是從前站在一邊當噴子那麼簡單。
馮曉剛在這個圈子裡撲騰了那麼多年,受過追捧,挨過批評,日後還因為執導春晚,讓人罵的狗血噴頭,不過,宋錚對他一直都是挺的。
所以,馮曉剛一直都是宋錚努力的模版,說是偶像都不為過。
因為馮曉剛算是宋錚從兒時記憶就很深刻的人,上輩子小時候在村子裡,經常跑到鄰居家看電視,有一部電視劇叫《凱旋在子夜》,講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宋錚看的是熱血沸騰,扯著嗓子大聲宣布,自己長大了也要當烈士,把他們家老爺子氣得,輪著棍子滿村的追殺宋錚。
老宋家就他這麼一根獨苗苗,他要是當了烈士的話,老宋家可就絕後了!
不過事實證明,就算是不當烈士,前世的老祖先也絕了後,因為直到重生,宋錚也沒能跟著某一位女友生下一兒半女的,實在愧對列祖列宗。
有點兒跑題了!
回到小鋼炮這個命題上麵來!
小時候看《凱旋在子夜》覺得很過癮,長大了,到了橫店以後,宋錚聽彆人說才知道,這電視劇因為拍攝成本所限,當時是真的到了南疆前線,真刀真.槍的上戰場取景,所以對戰爭描述之細膩深刻,後來的戰爭戲當然不能比。
這片子的製作人員裡有個名字讓宋錚印象深刻,場記,美術馮曉剛,他之所以能記住這個名字,是因為彆人的名字都出現了一次,唯獨他的名字出現了三次,還有一次是特彆出演裡麵的。
什麼叫特彆出演,宋錚還是到了橫店以後才知道,就是那種戲份很少,但是有台詞的角色。
不過馮曉剛在劇中到底演了什麼,宋錚還真想不起來,還是後來看過一期影視訪談節目才知道。
因為馮曉剛在這個訪談裡他笑著自黑了一下,就是拍《凱旋在子夜》的時候,他不但是場記、美術,還是演員,還有好幾句台詞,還有特寫。
他演的誰呢?
越南軍官,陣地上被擊斃。
因為大家都覺得他長得特像越南人,瘦小枯乾,獐頭鼠目,尤其是很有特色的大門牙,演壞人都不用化妝,娘胎裡自帶,不演這個反麵角色都對不起他,於是他就義不容辭的上陣了。
這事反映了馮曉剛能走到今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他不會放過機會,哪怕這機會看上去很艱難,但他一定會伸手抓住,所以他才能一步一步的從一個小場工,熬到了國內知名大導,中國電影導演票房之王,才能以他那副尊容追到了徐凡這個大青衣。
所以好多人說馮曉剛在影視圈發力是從《北京人在紐約》,或者從《編輯部的故事》開始的,其實不是,事實上,從《凱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點點往上爬,他那會的主要工作是場記、劇務,說不好聽的就是打雜的,加上他懂美術,能給美工打下手,慢慢的從美工這個職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視圈。
正如他最拿手的小人物賀歲片一樣,那些角色都是在逆境中抓住每一個機會掙紮,笑著麵對每一個為難和嘲諷,就是為了有權勢者賜予的一點空間,更好的活下去。所以他拍那些來自平民的辛酸特彆動人,沒彆的原因,就是因為拍的是他自己。
馮曉剛善於逢迎,善於抓住機會,這是他自己也承認的事情,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他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故事:為了給片子爭取過審的機會,他曾經請高級乾部吃飯,席間如此拍馬屁:“您是誰啊,您是站天.安.門城樓上,看看燕京城這邊說這邊燈太多有點兒晃眼,這邊的燈就都要立刻給滅了。”
這種諂媚,任誰聽著有些肉麻,甚至可能覺得他下作,為了拍電影如此低三下四,喪失人格。
但看看他拍的片子,又不是那種三俗無趣,就能明白他這種低三下四背後的辛酸了。
為了拍個過得去的電影,這麼委屈自己,至於麼?容易麼?
除了《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這些讓馮曉剛在影視界立住腳的片子,他真正在老百姓心中樹立起自己品牌的片子是電影《甲方乙方》。
不過宋錚最喜歡的卻和彆人不一樣,他喜歡的是馮曉剛的導演處女作一一《永失我愛》。
說實話,這是一部悶騷的電影,充斥著王碩之流渾不吝和死硬到底的風格,當然畫麵和運鏡都很出色,不過這電影是一杯具,還是華麗的杯具。
據說,馮曉剛被連斃三部電影,開始他以為是拍的不夠深沉,要《黃土地》那樣的,於是玩命深沉,後來又以為是不夠唯美,於是又拚命唯美,向著《紅高粱》看齊,結果三連禁,搞到他嚎啕大哭。
終於審片的有好心人點了他一句:“你為什麼總要拍悲劇呢?我們國家的群眾生活有那麼悲慘嗎?改革開放那麼多年,反而越活越回去了?”
於是馮曉剛大徹大悟,改拍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