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九十二章 好人還是壞人(1 / 2)

用十天的時間來拍攝一部電影,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李陽不得不接受,因為這一切都是他的膽大妄為造成的,十天,也確實是宋錚留給他的最長時間了。

宋錚在確定了將自己出演男主角宋金明之後,特意找來了原版,之前他一直以為,《盲井》是李陽的原創劇本,到了這個時候,他才知道,敢情也是根據改編的。

《神木》,《盲井》這部電影就是脫胎於這部短片,原著的裡,主要講述的,也是兩個專門以謀財害命為生的人,通過誘騙打工者同行去煤礦打工,在黑暗的礦井下將被騙者殺害,以此斂財的故事。

不過,無論從故事架構還是角色性格設計上,電影與原作都有諸多差異。

除了增設的人物和情節,或許最大的改變是對於結尾的處理,原版的結尾是中國傳統中所沿襲的“大團圓”結局:宋金明最後良心發現,決定殺了唐朝陽後自殺。自殺之前,宋金明還向元鳳鳴懺悔殺了他的父親。後來礦主給元鳳鳴補償他死去的“叔叔”的賠償金,元鳳鳴把錢退了,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該拿。

然而在電影的改編中,結局是曖昧不明的,元鳳鳴收下了賠償金,茫然的繼續在生活中前行。

李陽似乎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有意引導觀眾去發現那些看得見的故事背後,看不見的社會真相。

上輩子看《盲井》,宋錚覺得壓抑,現在看過了原著,回過頭再去回想記憶當中原版《盲井》的那些情節,宋錚感覺自己差點兒憋出了抑鬱症。

骨灰像倒殘渣一樣衝到馬桶裡,骨灰盒被隨手一扔甩在道邊垃圾堆上,礦長底氣十足地吼著,“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原來“草菅人命”這個詞和日常生活也可以這樣毫無違和感。

人們一直都再說弱肉強食,這是叢林法則,自然規律,可是人類社會居然還有它自己的一套生存體係,就是弱者欺淩更弱者。

一直看到的都是礦長如何掙黑心錢,不拿曠工當人看,但人性總是更可悲,裡,劇本裡反複出現著一句話“我同情他,誰同情我?”

所以,抱歉了兄弟,更弱者就為了弱者的生存貢獻一下生命,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憑借這樣的生存邏輯,故事當中的那兩個惡人內心毫無愧疚,就這麼靠彆人的命來給養自己。

俗語說“窮山惡水出刁民”,當一個人每天在生存線上掙紮的時候,法律的約束就不再是最低的準則,而人性的黑暗麵讓生存往往成為貪婪的幌子。

上輩子,宋錚在看完《盲井》之後,他所能考慮到的並不算深刻,卻很實在,隻從一個簡單的方麵來想,從個體來說,窮不代表就可以草菅人命。

你窮、你孩子交不了學費,那些在礦底下的礦工他們哪個不是這樣,窮不代表就可以罔顧人性,有手有腳,完全可以辛苦地賺錢,為什麼殺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怕辛苦,因為殺人拿撫恤金來錢快,這就是人性的劣根性。

就算他們不再是下層勞動人民,日子過得還可以,他們也會投機取巧,不想認真工作,隻想費最少的心力,拿更多的錢,哪怕再有錢,也會為了賺更多的錢不擇手段。

這個社會從來不是公平的,誰都有自己的苦楚,但不能把自己的苦楚強加在彆人的身上來換取自己的幸福。每個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有些人你覺得生活得光鮮亮麗,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可能有不為人知的巨大苦楚,謀取利益,總要有一個道德底線。

所以,上輩子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宋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覺得很擰巴,頭腦當中的很多彎子,他始終都繞不過來。

說起來,宋錚並不喜歡這類題材的電影,太壓抑,讓人看著都覺得內心黑暗,可是看過之後,他始終都忘不了元鳳鳴身穿一身土藍色校服,滿臉汙泥,背著比他單薄的身體似乎還要沉重的包袱,轉過身來,衝著鏡頭那一抹無奈、癡傻而又淒然的笑容。

宋錚自認為是一個愛憎分明、是非觀念極強的人,然而,看完影片,他躊躇了,作為一個習慣了給所有人都貼上“好人”或者“壞人”標簽的傳統中國人,麵對唐朝陽,麵對宋金明,麵對元鳳鳴,甚至麵對妓.女小紅,他高高舉起的握著標簽的手,第一次那麼深切地覺得,顫抖了。

宋金明是壞人嗎?

當然是!

能以這種冒認親戚,帶人進入小煤窯打工,繼而害死對方,再以“親戚”身份訛詐礦主一筆錢的喪儘天良的作孽手段謀生,他不是壞人誰是?

更可惡的是,他利用小聰明,甚至對同夥唐朝陽都要多昧兩千塊錢。

然而,宋錚實在是“恨”不起來這樣一個“壞人”,若問他《盲井》中最喜歡的人物形象,他或許會毫不猶豫回答:宋金明!

宋金明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他沒有被傳統影視理論進行“藝術升華”、“抽象概括”,他更不是樣板戲中的一種標簽、一張臉譜。有意思的是,就是在這樣一個罪惡的生命之上,人性的光輝卻在極致地閃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