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予確實不太明白,如果隻是為了給上麵一個交代,宋錚完全可以拍一部更能體現我黨我軍光輝形象的故事,可是集結號好像從某種程度上帶著點兒諷刺的味道。
對此,宋錚的回答是,沒有理由!就是喜歡!
宋錚要拍集結號,要拍一部真正的戰爭大片,在他看來,現在很多主旋律的戰爭片,都快要趕上玄幻了,因為打仗本來是很可怕的,但是在很多國產的戰爭影片中,卻讓這件本來很可怕的事,變得很好玩。
我們打敵人,槍槍斃命,例不虛發,敵人打我們,我戰士身中數彈,依然屹立不倒,就算倒下,還要把身後事交代到**實現的那一天。
電影拍成這樣,如果單單從藝術角度出發的話,稱得上可笑,不過,宋錚倒也能理解,因為戰爭是政治的需要,以往的戰爭片同樣也是一種政治的需要,那個時候國家成立不久,並且戰勝了幾乎所有的敵人,舉國上下對未來信心滿滿,絕大多數人相信在我黨的領導下,中國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那時,“人定勝天”的精神直接作用到電影中,結果就是涇渭分明、標準統一的陣營對壘,在人物形象上,正方人物一概濃眉大眼,身材偉岸,平時平易近人,戰時英雄無敵,即使不小心要掛了,也得喊個口號再去死,沒力氣喊口號的怎麼也得交個黨費才閉眼。
當然,這並不真實,它違背了自然規律,不符合人性特征,這種高大全的人物形象遠遠脫離了現實。
然而,脫離了曆史背景去評價當時的戰爭片也是有失公允的,也許,那個時候的人們確很傻很天真,可從某種程度講,人們又很純很認真。
當這種認識到了電影中,就表現為敵人總是醜陋無能,不堪一擊,而自己人總是那麼英明神武,無所不能。
南征北戰、英雄兒女、柳堡的故事、鐵道遊擊隊、林海雪原、地道戰等等一大批被稱為經典的紅色電影都無法脫離這個模式。
在拍攝技法上,對於正麵人物一概以仰角鏡頭表現其高大和正義,對反派人物基本以俯角鏡頭表現其邪惡和猥褻,甚至還要用光線在他們臉上造成陰影,人物一出場就知道他的下場。
雖然從純電影技法角度看這是允許的,但它顯然是種落後的電影表達理念,更欠真實。
國產的戰爭片,宋錚最喜歡的是馮曉寧的戰爭三部曲紅河穀、黃河絕戀、紫日,他用西方人的視角去審視身處侵略戰爭中的中華民族,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創作角度,並且敢於打破過去中外有彆的隔閡和禁忌,不刻意描繪戰爭場麵,但能從人性的角度去考量戰爭對人的影響。
更值得一提的是,馮曉寧的電影借鑒了很多西方電影的手法,例如對故事背景的詩意刻畫和恢弘優美的配樂,都提升了影片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進入新世紀,薑紋的一部被禁了鬼子來了給所有看懂它的中國人帶來了震撼,這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但又超越了抗日戰爭的奇特電影,徹底暴露了薑紋卓越的才情和過人的膽識,那是一種對所謂“主旋律”的徹底顛覆。
同時,這也是一部可怕的,令人痛心的電影,可怕之處在於,它毫不留情地把人們本來不願意看到的人性的真實麵呈現出來,痛心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殘酷的挖掘出了中華民族的某些劣根性。
可以說,薑紋的鬼子來了標誌著中國的戰爭片,開始試圖從更深的層麵來描寫戰爭,馮曉剛的集結號顯然就是這方麵的跟進者。
集結號作為一部戰爭片,首先是部男人的電影,體現了一種“戰鬥片”應該具有的血性,是一種古典主義英雄情懷的再現。
原版集結號的戰爭場麵中,可以看到好萊塢戰爭大片的影子,這也是中國電影學習西方先進拍攝方式的直接表現。
從娛樂層麵看,這樣的戰爭片比從前的主旋律電影更具有視覺吸引力,從電影內容上看,集結號從一個政權內部對於為這個政權犧牲的人的態度來進行反思,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得到了彰顯。
集結號的故事主線並不複雜,主要講述了九連連長穀子地率領全九連戰士在汶河陣地阻擊敵人,聽不到集結號不能撤退,在最後的戰鬥裡,他的47名戰友全部英勇犧牲,可事後他的戰友卻被定為“失蹤”,他為了給47名兄弟討回公道,不斷寫信上訪,並且一直堅持要找回自己戰友的遺骸,最後,他終於找到部隊,還了他47名兄弟“烈士”光榮稱號的故事。
電影本身,從單純的謳歌、神話走向了凝重,走向了寫實,不僅在人物造型和爆炸、槍擊等視覺效果方麵獲得了更大的視覺衝擊力,並且也更為客觀地再現了戰爭場麵的殘酷和慘烈。
震撼,這是宋錚上輩子看集結號的時候,最真實的感受,儘管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同樣爭議不斷,但是在宋錚看來,馮曉剛已經做的足夠好了,特彆是,那個時候興起的大片,彆說想打動人,沒有笑場就是優秀了,很多片子連故事都說不圓就拿出來秀,被觀眾罵的找不著北,隻能落下個年年無恥的形象。
集結號能讓普通老百姓們一個個紅著眼圈、沉默不語的走出電影院,而且還伴隨著掌聲,這本身就是讓人很欣慰的事情。
至於那些所謂專業人士和嘴炮的質疑聲,誰搭理他們啊!
對於一個普通觀眾而言,走進電影院希望看到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者一段視覺聽覺的享受,這就夠了,普通人本來就不專業,才不會關心這是個什麼鏡頭、這是個什麼手法、哪裡有漏洞、哪裡穿幫、哪裡布景道具有問題,沒有那麼多偽裝成藝術的膿包。
宋錚上輩子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他隻記得自己被感動了,而且,整個電影院的人都被感動了,這就足夠了。
人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為穀子地的命運而揪心,為9連戰士而落淚,作為一部電影能做到這一點,難道不就是成功嗎?
但是偏偏有很多專業人士蹦了出來,大批特批,尤其是拿內戰這一點說事,這也是最不能讓人理解的。